白鹿原 有感
第一次听说《白鹿原》,是在初中语文课上,当时胖胖的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下靠近第一排的位置,阳光透过大大的窗撒在老师旁边的电脑桌上。王老师说起《白鹿原》的那股深情让我从课本里抬起头看他。老王昨天肯定又熬夜了,眼睛里含着血丝,深黄色的光在他眼里,我脑海中突然想到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后来高三闲逛周围书店时,看到了这本传说中的《白鹿原》,买来后看了几页就丢在一边了。当时心里有点失落,我以为它在神坛,没想到它不是。大学暑假回家收拾东西时,在书柜里翻到了它,想着买了起码看看不要浪费钱财的态度,开始了阅读之旅。
在 “8.29 白鹿原 的感悟”里,我当时写过这样一些话“看十几页的时候,还以为会是一部尔虞我诈充满背叛罪恶的耕种家族间的辛辣秘史,就像有名的那几部描写家族的著作一样,越往后看,越发觉自己的狭隘。在白鹿两家合力修学堂时,在我没忍住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白嘉轩与鹿子霖相互的对话时,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会不一样。(希望不要打脸)”结果是,确实打脸了。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而民族是由无数个不同或相同姓氏的家族错综复杂地组成的。就比如白鹿两家。虽只存在于白鹿原这块小地方,但里面的人情世故规矩尺度大义龌蹉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繁华鼎盛之地。只是这些东西可能带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习俗特色。比如在白鹿原,“地”对于一个家来说意味重大。它是门面是尊严是判断这个家是在走上坡路还是下坡路的重要指标。卖了地是愧对祖宗。
被别人拆了房是奇耻大辱。白嘉轩卖地易地时的小心翼翼,白孝文与鹿子霖间相互卖地的争夺,举止间合乎规矩,却暗暗较量。这有几分像国与国之间。割地赔款为弱,扩疆盈利为强。所处位置不同,游戏规则不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前几日走在路上,突然想到这句话,古人诚不欺我!从心所欲不逾矩,做到这一步实在太难。嘉轩的易田鬼胎,黑娃的步入歧途,孝文的走投无路,成长途中做的决定犯的错误,总归是埋在他们心里,即使他们最后可以不逾矩,可以懂得如何恰如其分,但那些悔痛总是会在特定的风景特点的时间向他们袭来。比如嘉轩最后看到鹿子霖疯掉时的落泪,黑娃再回祖庙时的忏悔,孝文回母亲坟的大哭。
在这部家庭秘史中,我竟没有比较动心的角色。兆鹏太不真实,虽然他自始至终死里逃生,未来的路途一片光明,但他太没有那些微小的真实的感情。可能唯一的流露是在跟白灵在一起时的那份真挚别扭。但最后白灵死掉时,作者竟然没有给他一点点着墨。白灵对革命太热情了,也许那是那个时代的不二选择。朱先生在里面如神一般,读书修史救国,太不染沉杂,让人敬佩倒让人喜欢不起来。如果非要让我排个第一来,我会喜欢兆海那位战死沙场的军人。柔情与国家,生活与人生,他做了选择,他为自己的选择无悔虽然结局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