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只为了纯粹的美
而现在,我终于见证了整个故事的终结,心态重新平复,我想我可以认真地表达自身的浅见了。
在整篇文章中,主人公亨伯特用数不胜数的修饰语凸显洛丽塔无限的靓丽与致命的诱惑。而我从头到尾都觉得他对她的感情不是爱,她之于他更像是最接近他自身对“性感少女”符号的一个形象。先来看看故事的第一句: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私以为,虽然这句话听来很是浪漫,也有些偏执、疯狂。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句话是在暗示,亨伯特仅仅是把“洛丽塔”当作一种"物质"或“概念”,用以表达其及其扭曲的个人诉求,而并没有把“洛丽塔”当作“生命”、“个体”来爱。
亨伯特种种行为都是为了占有洛丽塔,而达到这个目标之后,他却拿不出一个后续的计划用于维持两人的关系。一面是挥霍着她的价值来填充他无止境的私欲,另一面反而像是被亡魂追赶着一样,他带着她在整个美国东窜西窜,过着反常下流的同居生活。这逼着墨守成规的她痛苦地意识到“就连最悲惨痛苦地家庭生活也比乱伦的乌七八糟的生活要好,而这种生活结果却是他能够给予无家可归的她最好的东西”。于是她顺理成章地被拐跑了。三年看似平淡的生活之后,她却意外地主动联系他,忍着恶心向他求了一笔钱。其间他无论如何央求她和他一起回到过去荒唐的生活,她看他像个玩笑。唯一一根救命稻草被他拽进了水里。于是他枪杀了拐走她的剧作家,把自己送进了地狱。这简直就是现世报的经典范例。
洛丽塔?似乎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亨伯特永远都只让我看见他心里虚妄的幻象,却从没深入探寻过她真实的模样。直到最后,他见到了没有他的她,我才发现,她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女孩儿。我只能说,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女孩儿;对于她那荒诞也可能有点自作自受的遭遇,我也只是冷漠地略表同情。
可以说,我不喜欢这本书里的大部分角色。我不喜欢亨伯特,借由亨伯特糟透了的视角,我不喜欢他眼中的那个变形了的、片面的世界。洛丽塔是他世界里的光,是电,是唯一的神话,直到最后她都熄灭了他依然执着,可我也不喜欢洛丽塔。
但纳博科夫讲了一个很好的悲剧。年少时埋下的情欲火苗在壮年轰然迸发,彻底的发光发热之后完全寂灭。该死的亨伯特在最后的最后灿烂了一把,走向了末路,就像强弩之末最后还是响亮地撞上了箭靶,而不是没进泥巴无声无息;洛丽塔再惹人厌烦,彼时她却是那么光彩照人。
悲剧得赏心悦目。
这本书曾让我感到暴躁,因为我完全无法代入,书里的世界和我格格不入。到结局,我莫名想起了倪永浩,想起了狄林杰。洛丽塔之于亨伯特,像不像对“家人——陈永仁”的信任之于倪永浩,那个放肆的时代之于狄林杰?到最后,洛丽塔拒绝了亨伯特,倪永浩发现陈永仁是卧底,狄林杰被时代抛弃,等待他们的只有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