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书评】《洛丽塔》儿时情感伤害带来逐步变态(2)

2023-03-24洛丽塔书评逐步变态情感伤害 来源:百合文库
接下去主角去载走他的洛丽塔,并在途中得到了洛丽塔的亲吻----是洛丽塔先动的手。然后在暂住的旅店里开启了这场不堪关系的开端,描述里依然是洛丽塔先动的手。
孩子还在萌芽时期,很容易对于各种禁忌行为感到好奇而想要挑战与尝试,而这一切正中下怀,让主角多年梦寐以求的渴望成了现实。
而一切暂时逃不开,因为自己成了洛丽塔目前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就算她有暂时想清楚不该继续这样的关系,但以她十二三岁的年纪无法轻松的独立生存摆脱一位被称为后爹的老男人。然后主角夸赞了西西里人……因为他们支持这些不堪的行为。而主角和洛丽塔一路旅行到各地并持续着不堪的关系,某次野外风景地还被人目睹了一切。
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规矩律法和标尺,在普通社会被烙印为不允许关系的事情在别的社会环境下是可行的,甚至是被赞许的,那到底孰是孰非。
后来主角因为穷而停下了这漫长的旅途送洛丽塔去女校读书,而此时的洛丽塔似乎已经厌倦了和主角的不堪关系,开始坐地起价地开始向主角索要费用,而主角开始担心洛丽塔在攒够钱后会逃离自己,并偷走了洛丽塔一开始攒到的钱。
在一次逃跑后,主角的精神问题似乎加重了。之前的字里行间都已经有所展现,但现在他自己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有了幻觉甚至比幻觉更加严重的问题。看文字描述应该是被害妄想之类的症状。
直到洛丽塔终于顺利逃跑后来又不明所以的出现并打了一场网球。
《洛丽塔》通篇尽显的是一个作家对于细枝末节的描述能力夹杂着精神症状呈现出来的扭曲而诡异的心态。而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无时无刻存在的“焦虑”。
在卡伦霍妮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里译者冯川所写的译者序中提到了一个论点:”各种文化冲突以焦虑为中介,在人格中产生了一整套复杂的病态防御机制和内在动力,它们支配着整个人格,最终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主角的那场戛然而止的恋爱关系,在过程中带来了焦虑,因为似乎当时奇怪的环境下并不允许俩人有过多的接触,他们竭尽所能想要逃离所有人去独处,但几乎都失败了,或者在临门一脚上未能达成所愿。以至于后来永远无法如愿以偿后,根深蒂固了那个烙印在内心深处的形象。坊间一直有大部分人其实喜欢的都是同一类的传说,无论是样貌外在的类同或者性格的类同。而主角则拘泥于十二三岁的和那段感情形貌相近的洛丽塔。本文的关键点就在于年纪,也就是这个年纪的人是不被主角所在的社会和普罗大众所允许的,也就是焦虑的源头。如果他喜欢的年纪是二十或者其他允许的年龄层,他就可能会减少相应的焦虑,更不至于为了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人的家长结婚来接近。当然他本身作家的气息浓郁,多情浪漫幻想的天分也会给这一切添油加醋进入一个无限循环中。他在野外生存探险,且没有看得入眼的洛丽塔的环境里,有着很强的探究心态,对于周遭事物的钻研兴趣远超那几个同行之人,说明他把心力放在正途的时候是很有一番建树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