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种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很自然的被带入了成人的世界。这本身无可厚非,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世界观也不是一日就成型的,世界观的形成与个人的遭遇、个人的学习等等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次意识到这种个人认知与世界运行的规律不相符是在游戏中:
当杰洛特初次到诺维格瑞城的时候,他看到路边有两个人类醉汉正在欺侮一个女精灵,高声大喊着:“该死的精灵滚出我们的城市!”游戏给玩家两个选择,一个是什么都不做,一个是上前制止那两个醉汉。出于善良的本能(?),玩家上前去制止那两个醉汉。这一切似乎就像传统的英雄救美的剧情一样,女性得到保护,正义得到声张,英雄得到感激。然而,剧情的发展并不是那样,女精灵得救后并没有感激玩家,而是讥讽道:“你以为因为我一无所有就会用身体来报答你么?你以为你拯救了我么?不,明天他们还会来的,他们就是人渣!”
那感觉犹如醍醐灌顶灵光一闪,我意识到,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还有一些太阳永远照不亮的灰色的区域。人类的历史是弱肉强食的历史,弱者在过去是不会有人保护他们的,英雄也不是万能的,英雄也不能每次都恰巧赶到,救起命悬一线的弱者。
随着年岁渐长,我慢慢开始意识到,之前的那种简单的将世界划分成黑色、灰色、白色的行为其实也是一种脸谱化的行为。这种认识太片面。在社会生活中,一个自然人,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应当是以自己的利益为最终导向的。这就意味着,同一个人,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救人,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杀人。再比如说,博弈论里的经典论题“火车悖论”:
火车轨道上被一个疯子绑了五个人,而一辆火车正在轨道上高速行驶,将要撵过这个五个倒霉鬼,幸运的是,你能够拉一个拉杆,让火车开到另一个轨道上。但是这也将带来另一个问题,那个轨道上也被疯子绑住了一个人。你的选择是拉动拉杆还是什么也不做?
这个疯狂的悖论还有一个变体:
同样是火车轨道上被绑定了五个人,一辆火车正在轨道上高速行驶,不过你这次站在了穿越轨道的天桥上,与上次不同的是,你面前正好站着一个胖子,如果你把这个胖子推下去,火车撞上这个人就会停下来,那五个人就会得救,而如果你选择什么都不做,那五个人将死于非命。你是推那个胖子下去,还是什么都不做?
既然是悖论,这个问题不同心态的人作答,就会有不同的答案,也不会有什么标准答案。我在此处不讨论博弈论的各种策略,也不去考虑最优解,我只是想说明,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如此之多,同一个人对同一个问题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只是因为一些微小的环境因素的变化。
如果面临选择时,环境因素导致人的行为是如此的不可预测,那么人的性格也应该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说,菊与刀中对日本人的评价“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甚至推而广之,所有人,不论人种、不论民族,都是矛盾的集合体,这取决于我们随机变化的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