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评】村上春树《看袋鼠的好日子》
村上春树《看袋鼠的好日子》
这篇文评涉及剧透,这个短篇我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先看看,再看后面的评论,不然就会有不看问题直接看答案的感觉。
一般的文评呢,基本上是这篇文如何如何,通过什么什么,表达了怎样怎样的观点。但是我比较重技巧,也希望能够给更多新手一些启发和思考,所以结构会有所不同。这篇文评主要想传达两个观点:
1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这一点的重要性。
2 纯文学作品中,有意识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先对这个短篇的结构做一个简要总结,当然如果是长篇的话我可能就换一种方式去分析了:
场景,人物,目的
耽搁一了个月时间
关于袋鼠已经不是婴儿的担忧和讨论
袋鼠的讨论:逃避人类敌人,回归母亲的袋中
被保护
两人吃喝后离开去喝啤酒
注意,这篇文在开头,就交代了足以概括整个故事的东西(场景,人物,主角目的), 而这恰恰是很多新手不重视的,这几点重要信息的缺失,经常会在开头就让读者陷入混乱。那么在这篇故事中呢,其实情节十分简单,夫妻两人,想看袋鼠,之后离开。但是我相信很多人看过个故事后,并不会有浪费了自己时间,无聊的感觉,反而心里会有一种其它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点,“故事是人生的比喻
”——罗伯特·麦基
开头,由于新闻而想去,之后,由于琐事而拖延,再后,去了,由于与期待不同而失望,失望后,又从中找到趣味。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故事发展,也是人生片断的浓缩。
我们之所以觉得这种东西缠绕在我们心头,就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影子
。
接下来说第二点
上面已经说过,主要信息尽早交代,这是一个好的设计。之后的发展,起初我也有些迷糊,最后我发现,这篇文其实是有“主题”的。这篇文的主题,其实就是年轻人
,主角是年轻人,小袋鼠就是和主角(年轻人)的对应物
。
主角出生之后,渐渐长大成人(一个月的拖延),就是从袋中,再到出袋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应:
小袋鼠的长大,而人的成长也是类似,“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最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
电车中的讨论,和袋鼠会遇到“人类的弯刀”对应:
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许多不测。
最后小袋鼠回到袋中,对应:
主角们也去喝啤酒了,对主角们来说,这是一个从生活的危险和疲劳中抽离,体会温暖的行为。(特别在日本啤酒经常做为一种享受而存在)
至于其他的细节,也许说多了会有过度解读的嫌疑,一篇文也可能不尽是围绕主题来设计。
但是围绕主题的设计,它会使一部作品成为整体,不让表达的力量分散
。
做为一个纯文学向的小说,这篇文的一个特点就是人物相对较不明显,而字里行间有大量的隐喻和象征。
新手中也有许多人创作这种类型,而其中最多的问题就是隐喻和象征的使用。
这篇文评涉及剧透,这个短篇我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先看看,再看后面的评论,不然就会有不看问题直接看答案的感觉。
一般的文评呢,基本上是这篇文如何如何,通过什么什么,表达了怎样怎样的观点。但是我比较重技巧,也希望能够给更多新手一些启发和思考,所以结构会有所不同。这篇文评主要想传达两个观点:
1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这一点的重要性。
2 纯文学作品中,有意识设计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先对这个短篇的结构做一个简要总结,当然如果是长篇的话我可能就换一种方式去分析了:
场景,人物,目的
耽搁一了个月时间
关于袋鼠已经不是婴儿的担忧和讨论
袋鼠的讨论:逃避人类敌人,回归母亲的袋中
被保护
两人吃喝后离开去喝啤酒
注意,这篇文在开头,就交代了足以概括整个故事的东西(场景,人物,主角目的), 而这恰恰是很多新手不重视的,这几点重要信息的缺失,经常会在开头就让读者陷入混乱。那么在这篇故事中呢,其实情节十分简单,夫妻两人,想看袋鼠,之后离开。但是我相信很多人看过个故事后,并不会有浪费了自己时间,无聊的感觉,反而心里会有一种其它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一点,“故事是人生的比喻
”——罗伯特·麦基
开头,由于新闻而想去,之后,由于琐事而拖延,再后,去了,由于与期待不同而失望,失望后,又从中找到趣味。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故事发展,也是人生片断的浓缩。
我们之所以觉得这种东西缠绕在我们心头,就是因为它是我们的影子
。
接下来说第二点
上面已经说过,主要信息尽早交代,这是一个好的设计。之后的发展,起初我也有些迷糊,最后我发现,这篇文其实是有“主题”的。这篇文的主题,其实就是年轻人
,主角是年轻人,小袋鼠就是和主角(年轻人)的对应物
。
主角出生之后,渐渐长大成人(一个月的拖延),就是从袋中,再到出袋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应:
小袋鼠的长大,而人的成长也是类似,“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什么都没做”,最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
电车中的讨论,和袋鼠会遇到“人类的弯刀”对应:
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许多不测。
最后小袋鼠回到袋中,对应:
主角们也去喝啤酒了,对主角们来说,这是一个从生活的危险和疲劳中抽离,体会温暖的行为。(特别在日本啤酒经常做为一种享受而存在)
至于其他的细节,也许说多了会有过度解读的嫌疑,一篇文也可能不尽是围绕主题来设计。
但是围绕主题的设计,它会使一部作品成为整体,不让表达的力量分散
。
做为一个纯文学向的小说,这篇文的一个特点就是人物相对较不明显,而字里行间有大量的隐喻和象征。
新手中也有许多人创作这种类型,而其中最多的问题就是隐喻和象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