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就该埋在回忆里——我们(还是用‘我’吧,我代表不了大家)为什么讨厌六小龄童
这种指责和“不用华为不爱国”有异曲同工之妙——被指责的人一脸无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还口;指责的人则隐然自我感觉自己站到了正义的制高点上,自带一层金刚正义光环的加成。
大概前几年猴年春晚左右,大家把六小龄童先生从回忆里慢慢地捞了出来,但是最近这几个月,大家又恨不得把老先生再埋到回忆里去。
其实仔细想想,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可能真的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毕竟猴王世家,在表演上还是没得说的。
但是事实上它的形象以及造型并不符合《西游记》原著,不过这也正是86版《西游记》可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多了很多童话般的温情,少了很多丑恶的现实。
说到这里,谈谈原著,《西游记》原书很有一种戏谑一切,笑傲江湖(这四个字就是出自《西游记》)的感觉,吴承恩(作者是不是吴承恩,不深究了,不是我们讨论的范围)本身是带着调侃戏谑的态度来进行创作的,小说中很多场面非常的有黑色幽默,比如——有一集孙悟空对妖怪说,你外公来找你了,那妖怪很奇怪,问掳过来的公主,说,“你们家那边还有姓‘外’的人?”。还有就是最后对佛教的揶揄——两个尊者居然问唐僧要钱等等。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性格大概是什么样的——玩世不恭,风趣幽默。至少他从来不会觉得孙悟空也好,唐僧也好,是一个多么“光辉”的形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大话西游》才真的更入我们才华横溢,风趣幽默的老吴的法眼吧?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原著,原著与86版《西游记》各有所长,前者适合成年人一边喝着小酒,一边随意闲散地看看,后者适合当温情的童话电视剧来看。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最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它里面沉浸了无数人的心血与努力,不过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则是因为经典没有向前的可参照物。所以看完之后,再看之后的翻拍作品,大家难免会先入为主。比如微博上觉得李若彤小龙女经典的,大多数是年纪稍大的先看95版《神雕侠侣》的人,觉得刘亦菲经典的,则是先看06版《神雕侠侣》的年纪稍小的人。当然有一些特例,但是整体观点大致如此。对于我而言,古天乐的杨过我很喜欢,但是李若彤的小龙女我自始至终get不到很多人说惊艳的点。两版各有优劣,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音乐方面,95版的更胜一筹,在取景和画面唯美度上,06版的吊打95版的。
说回《西游记》,我们都知道,演员和角色是相互成就的,而在86版《西游记》中,不得不说,角色成就演员的成分更大一些。六小龄童老师的这个形象之所以深入身心,完全离不开导演,造型师等无数工作人员的努力,说句不好听的,当时就算不是你六小龄童拍,而是随便一个体态相似,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张三李四拍,固然不如你六小龄童表演地这么出色,但效果可能也不会差到哪去,毕竟整个团队的实力在那里摆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