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互怼真的是良好的沟通吗?(2)

2023-03-16安抚沟通互怼 来源:百合文库
但是所谓 “友善地”“非恶意地”互怼真的算是良好的沟通吗?如果像我们的剧一样,这种互怼发生在服务员和食客身上,我们都知道这是不良的沟通;但是发生在朋友之间就一定是良好的沟通吗?我们真的都很喜欢这种互怼的“情趣”吗?它对我们的沟通真的好吗?
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安抚。我们需要他人的注意或者说安抚才能生存。按照伯恩的定义,“安抚是任何对别人的存在表示认可的行为。”安抚又分为正面安抚(能让接受者在此时此刻就体验到愉快的感觉)和负面安抚(让接受者产生痛苦甚至不愉快感觉)。
在互怼中,我们往往收到的都是负面安抚,例如——你太矮了,你又胖了······虽然一定的负面安抚是必须的,这可以帮助孩子掌握世界的规则,但是在我们每天互怼的沟通中,我们收到的是很多的负面安抚。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是乐于去不断寻找获得和发出这些负面安抚呢?
首先,一个人的安抚风格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一个人在早期如果很少获得的是父母的无条件安抚,那么他成人后也会更多的给予别人负面安抚。同时如果父母又给予的是有条件的、并且是负面安抚安抚,那么他长大后也会对正面安抚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只有负面安抚才是真实的。我认为,这个原因可能导致了一个人乐于去获得和发出这些负面安抚。而这样的人,在朋友间的互怼流行起来之前,就经常这样做了,因为这从小就是他的安抚风格。
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是最近几年开始朋友间的互怼的。在我们一部分人的记忆中,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给予的是更多的是无条件的正面安抚,我们不认为我们的互怼伤害了自己或者是对方。我们甚至觉得这种互怼才是有意思的沟通,我们好像在有意识地去寻求一些负面安抚。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对人称赞和被人称赞并不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中国人的教育一直以批评为主,所以我们对正面安抚的疏密网的密度就很大,我们习惯了不去接受和给予正面安抚。所以,正面安抚在那时就显得非常珍贵。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强调“赏识教育”,父母从小就给予我们无条件的正面安抚。随着我们长大,我们认为正面安抚是理所当然的,而负面安抚成了一种稀缺资源,所以我们很愿意去发出和接受互怼。
从这方面看,这种负面的安抚可能真的是我们需要的,所以它可能会促进两人的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的互怼就一定是好的结果吗?
我们知道,生活定位对我们的沟通有很大的影响。生活定位是指一个人童年时确立的有关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关系的基本信念和结论,这种信念会成为此人日后所做决定和行为的准则。TA理论提出了四种生活定位——“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不同的生活定位会导致不同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模式。
在我看来,我们理想的互怼是“你好,我也好”的生活定位,但情况真是一直是那样吗?当两个人关系好起来后,大多数对话就变成了互怼的沟通。这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