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村落(2)
正午的光线不再适合拍摄。回到民居里,我缩在火炕上捧着杯热水恢复着几乎冻僵的四肢,听着哥姐回放照片时兴奋的碎碎念。
说来,我并不像他们那样系统地学过摄影课程,也不像他们一样连续几年在过年期间离开温暖又繁华的城市,甘愿冒着严寒搜集素材。但是当看到相机中天鹅们互相梳理羽毛时的温存,或是它们一飞冲天的瞬间流畅的身体线条时,似乎就可以理解他们这些年的坚持。
晚上去村子里散步,开门却意外地发现街上没有一处灯光。正值过年,村子里也没有一家燃放鞭炮。问到村民时,他们说如果那样会打扰到天鹅的休息,时间久了,天鹅就再不会来了。
次日我们踏上归程,我一路回味着,想自己终于看到了像是影片中那样的鸟类迁徙盛景。也在想那里究竟生活着怎样的一群村民,哪怕让自己的春节失去鞭炮烟花制造出的年味,也要年复一年地迎接这群白色精灵。
这次拍摄过程让姐姐收集了足够的素材,她把调好的照片给我拷贝过一份之后,这趟旅程也就彻底落下帷幕。
直到几年后我开始为了自招准备综合素质能力的相关素材。我翻到当初姐姐发给我的压缩包,想起来那年冬天海边的村民和天鹅,决定以此为主题做视频剪辑。为了别出新意,策划中我把叙事的重点放在了村民而非天鹅身上。
想来由村民们打造出的寂静的村落,要远比迁徙的天鹅爆点多得多。
我窝在电脑前重新观看《迁徙的鸟》,一片段都拖着进度条反复看过,有关叙事和剪辑的思路记了正反四张A4纸。
我翻回去姐姐发来的压缩包寻找素材,反反复复几遍都没能找到太多有关村民们的照片,甚至连村子里特色的海藻屋民俗和火炕出镜率都要比他们多得多。
“为什么要拍村民?”
“不是他们喂养天鹅、保持村子的安静,我们不就看不到它们了吗?”
“影展带来热度,热度带来游客和收入,用两周的寂静和一点余粮换近50%的年收入何乐而不为?”
“而且,作为饲料的余粮说到底也是卖给了游客,怎么都是稳赚不亏的生意。”
她当时连通了几晚准备期末的大作业,隔着电话草草地解释了几句又回去赶稿。
我把进度条拖回到最前面,在片头的满月之前就用标注过了声明“本片对鸟类的拍摄未加以任何人类干预,未使用任何特效”。按了暂停键,我盯着中英法三语的声明愣了会儿神,删掉了洋洋洒洒写的千数字的策划。
我最后递交上去的稿件到底与那个村子和天鹅都是无关的。我想起来语文教材上大雁因人类投喂而丧失捕食能力的故事,像是幼年时的瑰丽梦境就此化为了虚无。
再后来上大英课,视听说老师一天天的换着放电影给我们课上解闷。播放顺序大概是豆瓣上的评分,没过几个月又播到了《迁徙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