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江城子【楼诚】(3)

2023-03-15同人伪装者楼城 来源:百合文库
右派们住在破旧的土胚房里,十多个人一间,一个长长的土炕上被子一床挨着一床,屋里到处都是灰,没有人有心情去收拾。他们每天从早劳动到晚,还要想着怎么熬过寒冷的时节。
农场的管教干部刘群喜是一个山西的农民,建国前参加过解放军,他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明楼来到农场一个多月,因为水土不服加上过量劳动与不能填饱的肚子,病倒了,那一次他差点丢了命,是刘群喜连夜跑了十几里路为他请来了医生,保住了命。明楼很感激他,他把自己带来的香烟都给了刘群喜,只留了一根,做个念想。
刘群喜是个好人,他很照顾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右派。而明楼也愿意把自己从上海带来的、或者是阿诚寄来的好东西,送一些给刘群喜。在农场里与管教干部处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往往可以受到一些优待。木工组有个右派病死了,刘群喜就把明楼暂时调去了木工组,木工组的活相对轻松,明楼学得很快,于是也就这么留了下来。
阿诚因为当初捐了明家公馆,在明楼被批斗时得以暂时躲过一劫。但是到了1959年,有人向组织秘密告发明诚和明楼之间有不正当关系,组织上让阿诚交代事实,并且和明楼划清关系。阿诚只咬定两人是兄弟,告密的人没有证据,这事也就无法追究。但是阿诚不愿意和明楼划清关系,他不知道从哪里了解到劳改农场的状况,如果他和明楼划清关系,无法再给明楼寄粮票和吃的,那么明楼很有可能会饿死在那里,阿诚不能这么做。
1959年7月,明楼收到阿诚的信,信里说自己要离开上海,去兰州接受思想教育。信封里还夹着他的新地址和70斤粮票。明楼不知道阿诚从哪里搞来这么多粮票的,可能是他自己全部的积累。阿诚在信里没说原因,但是明楼隐约知道,肯定有自己的原因。
明楼心里很气恼,气自己连累了阿诚,也气阿诚不知轻重。他不能一下把粮票寄过去,阿诚一定会不要。所以他留了些能够维持自己生命的粮票,把剩下的攒着,每次寄信都给阿诚寄去一点。
很多个寒冷的让人颤抖的夜里,他借着透窗而过的月色,悄悄地把阿诚寄给他的信拿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阿诚的字很端正峻秀,明楼还记得阿诚小的时候自己教他写字,小孩的手还握不稳钢笔,他便握住他的手写,一笔一划,写了一个“国”字,又写了一个“家”字。
那时候阿诚刚刚离开桂姨,在明家人面前还有些拘谨,他被折磨的小心翼翼地生活。他练了很久,写了一整张明楼的姓名,背面是他自己的名字“阿诚”,工工整整的拿来给明楼看。明楼把他拉到自己身边,在纸上写了“明诚”二字,温和地看着他说:“阿诚,从今往后你就姓明,这里就是你的家。”
他记得阿诚一开始写字的时候喜欢模仿他的字体,后来逐渐写出了自己的笔锋。就像那么多年过去,阿诚也逐渐成长,活成了一个独立的人,成为了能和他并肩作战的人。阿诚不是他明楼的影子,阿诚长成了和他不同的样子,他也很喜欢。
明台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就被他们送出了国去继续念书,偌大的明公馆里面只住着他和阿诚两个人。他有时对于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感到恍惚,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脱离了那些阴诡欺骗的生活。在猛然惊醒的夜里,他摸到身边那具熟悉而温热的躯体,听着他熟睡的呼吸,才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暖色的光,能够让自己安然睡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