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体(六)
相比于记忆的第二个变形模式,它虽并不稳定而处于令人担忧的无尽变换之中令找寻自我价值成为一大难题而开始放纵自我进而迷失自我,但被纠正至正确行进轨迹的希望仍从理论上(再退一步,希望仍可因哪怕是拙劣谎言的毫无根据与逻辑地脆弱存在而繁衍)存在。这源于它内部的核心构造以一种近乎于简单而纯粹甚至是标签化的转化为情感的方式(又或是以绝对不可被有意无意变更修改的现实具体事物)存在,这是它的底线,也是它用于恪守行为的准则。履行“凡事皆有意外”的说法的正确性的第二种变形则是与之相对的连诞生伊始用于维持并保护初生记忆的情感与具体事物在职责行使之时或受人体机能所限而发生偏移。尽管第一变形与第二变形的发生起点不同,但因相同的发展思路而令它们从外观而言并无二致。换言之,二者的最终发育产物保持着较高的重叠率而难以区分。我曾多次声明发生改变的几乎是记录改变的唯一载体而确实是发挥能力最为稳定的优先调用凭借(具体物质也许相比记忆而言因几经转手更为生疏而无法取得我们的信任,同样可能因自身的公正公开不易变更而具备更高的公信力),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很难区分这两种变形,甚至无法肯定它们的真实存在而只是通过极端化的思想令二者通过对立的方式增大存在可能并相互证明。
可以这么说,第二种变形的效果估计与产生原因是通过对必然经历的第一种变形的相反假设而得出的。它意味着记忆的彻底更改而并非记忆的消亡,甚至可以说是记忆的伟大复生。这是个极为模糊的此时总结与未来预测,功能并不纯粹是引出一个新奇且未知的概念,而包含成分之中的部分应被定义为是一种畏惧心理——对自身认知与提出观点的错误与荒谬的畏惧。这一观点并不是由我们综合观测结果并总结研究成果之后提出,它直接来自于另一研究而毫无它应属研究领域的理论、实践支持。在我们的大多数时间中,环境对我们个人的影响(大体可分为对肉体的损伤或修复与对精神的折磨或抚慰)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令我们的具体行动与思维脉络逐渐偏离我们的由习惯与经验构建的具备指示、引导与简化性质的模板。模板的存在未必是对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具备增益效果与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的。
它有时将成为创造的后盾,而有时则将与创造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