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目标东京:杜立特空袭。(2)

2023-03-12历史美军太平洋战争轰炸东京 来源:百合文库
 
空袭东京的想法由当时负责《反潜法案》的海军参谋次长——弗兰西斯·罗尔上校(Capt.Francis Low)。他曾经几番视察位于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海军机场,发现那里的跑道涂上了航空母舰甲板上的图案,用作飞机着舰训练。
1942年1月10日,弗兰西斯·罗尔向时任美国海军舰队总司令兼海军作战部长厄内斯特·金(Adm.Ernest J. King)汇报了这一发现。他认为只要加以训练,双引擎的陆基轰炸机完全能够从航母甲板上起飞,金对罗尔的观点表示同意,遂任命本已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校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Lt. Col.James Harold Doolittle)负责策划方案并带领行动。杜立特退役之后,从事民用飞行事业,是当时著名的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
执行空袭的轰炸机方面,要求至少能携带一枚重达2000磅(910公斤)的炸弹续航2400海里(4400公里),在当时所有的飞机中,最终选中了北美航空公司出产的B-25B米切尔轰炸机。军方也曾考虑过B-26“劫掠者”、B-18“波洛”和B-23“龙”三款轰炸机,但因各种理由未予使用:B-26起飞时的最短滑行距离超过了航母甲板;B-23的机翼宽度比B-25大了近一半,占地太大,若带上航母,不仅作战飞机数量要削减,更有可能撞上舰岛。几番斟酌后,杜立特选择了B-18和B-25。但不久B-18也因机翼太宽被淘汰。 [3]
 
B-25在当时属新款飞机,未曾参与过实战,这也是杜立特所担心的一点。但之后B-25的测试显示了它足以满足此次空袭的要求。在杜立特首次汇报方案时,他的计划是空袭结束后,飞机可以飞往前苏联海参崴,这样航程就可缩短600海里(1000公里),依据租赁法案,着陆之后这些B-25可暂时移交给苏联,机组人员就可返回美国。
为此白宫派专员前往苏联密谈,却无果而终。原因在于苏联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便在1941年4月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斯大林不想拿同美军合作来得罪日本。白宫认为,即便苏联同意降落,机组人员也有被移交给日方的危险。因此降落苏联的方案遭到否决。
行动过程
大黄蜂号甲板上的B-25轰炸机
方案确定使用B-25轰炸机之后,两架B-25搬上了停泊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大黄蜂号航母甲板,于1942年2月3日毫不费力地从航母上成功起飞。空袭计划因此迅速得到了批准,第17中型轰炸机大队前往诺福克,开始从中征募志愿者。之所以选择第17中型轰炸机大队是因为首批B-25就是分配到该大队服役的,截至1941年9月该大队的全部4个中队均已配备了B-25。第17大队不仅是美国陆军航空兵中的第一支中型轰炸机大队,而且机组人员驾驭B-25的经验也最为丰富。美国参战后,第17大队最先是隶属于陆军航空兵第8轰炸机军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