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评《春物》(上):谎言家不会说谎(3)
2023-03-08轻小说 来源:百合文库
然而大老师的矛盾加上大量的自叙却缝合了文艺与现实之间本应留有的距离与陌生,使其在幻觉层面上形成更甚的代入感以引发一场读者与角色之间的神交。
“啊,我觉得大老师就像我一样。”
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的《春物》读者,恐怕寥寥无几。
网络上流行着阵营九宫格的图片,横分守序、中立、混乱,竖分善良、中立、邪恶。而在侍奉部内部,大老师、雪乃、团子在目视同样幸福方向的同时亦踏上了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方法论)——坚持正攻法的守序雪乃、只祈愿HappyEnd的中立团子、试图重建秩序和阶级的向死而生的混乱大老师。三人截然不同、对“形式上的青春”有不一样的理解,却又被“形而上学的青春”和各类意外绑在一起、共同行动、互相映衬。三人代表了社会上关于事件不同方向的讨论——程序正义、投机主义和怀疑主义,前两者坚定地追求着特定事物,而怀疑主义却连自己的动机都以怀疑去隐藏起来。
特立独行的雪乃。
在怀疑中迷失自我、因此而憧憬着雪乃的大老师。
想要投机却没有能力、因此而憧憬着大老师的团子。
谁才是谁的标杆?
不同于第四卷的窘迫,在第六卷的文化祭中,叶山通过壁咚大老师(误)的方式达成了执行委员长相模南回归的HappyEnd,形成一种“冲动打破理智、意气战胜冷静”的意象。被激怒的相模南终于正视自己、被激怒的叶山消解了事后的矛盾,他们是成功的。但大老师却倒在所有人都离开的天台上,小声说着被春学家津津乐道的——
“看吧,不是很简单吗——谁也不会受伤的世界完成。”
如果我们将天台视作舞台,将聚光灯打在倒在地上的大老师身上,那份孤独便呼之欲出、无法去无视——原因自然是大老师的“理智和冷静”,我们有说“身在山中不识山”,而能观察到其他人青春本质的大老师,最终也使比企谷八幡永远无法走进青春,永远只能被放逐在青春之外。
一方的大老师冷冷观察。
另一边的比企谷八幡挤出呻吟。
需求与思想的矛盾构成了一个无限近似于读者、贴近到引人生厌的角色,支撑着他的一举一动,讽刺人类理智与感性永远无法协调的可悲。“欲要人亡,需使其疯狂”,而反过来、如果想要疯狂——想要追求青春,是否必须要失去理智、杀死各位吹捧《春物》和大老师思想的读者高声宣扬的一切?
而再进一步推论,对于同样追求“青春”的雪乃和团子,她们又必须要杀死什么?
谎言家不会说谎,因为他们会去掌握对事物的解释权(话语权)、对已有原理进行否定并建构一个新的、一定程度上可信的原理。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大老师用繁乱的、已经影响到行文节奏的独白扯住了读者的耳朵,让其经历的内部事实被蒙上了一层面纱。而我们再回到开头——
“青春是谎言”
这是《春物》的第一句,是大老师对平冢静挖心掏肺的自白。
或许也是对大老师的第一人称叙述、对这部作品最好的总结。
“啊,我觉得大老师就像我一样。”
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的《春物》读者,恐怕寥寥无几。
网络上流行着阵营九宫格的图片,横分守序、中立、混乱,竖分善良、中立、邪恶。而在侍奉部内部,大老师、雪乃、团子在目视同样幸福方向的同时亦踏上了不同的道路(不同的方法论)——坚持正攻法的守序雪乃、只祈愿HappyEnd的中立团子、试图重建秩序和阶级的向死而生的混乱大老师。三人截然不同、对“形式上的青春”有不一样的理解,却又被“形而上学的青春”和各类意外绑在一起、共同行动、互相映衬。三人代表了社会上关于事件不同方向的讨论——程序正义、投机主义和怀疑主义,前两者坚定地追求着特定事物,而怀疑主义却连自己的动机都以怀疑去隐藏起来。
特立独行的雪乃。
在怀疑中迷失自我、因此而憧憬着雪乃的大老师。
想要投机却没有能力、因此而憧憬着大老师的团子。
谁才是谁的标杆?
不同于第四卷的窘迫,在第六卷的文化祭中,叶山通过壁咚大老师(误)的方式达成了执行委员长相模南回归的HappyEnd,形成一种“冲动打破理智、意气战胜冷静”的意象。被激怒的相模南终于正视自己、被激怒的叶山消解了事后的矛盾,他们是成功的。但大老师却倒在所有人都离开的天台上,小声说着被春学家津津乐道的——
“看吧,不是很简单吗——谁也不会受伤的世界完成。”
如果我们将天台视作舞台,将聚光灯打在倒在地上的大老师身上,那份孤独便呼之欲出、无法去无视——原因自然是大老师的“理智和冷静”,我们有说“身在山中不识山”,而能观察到其他人青春本质的大老师,最终也使比企谷八幡永远无法走进青春,永远只能被放逐在青春之外。
一方的大老师冷冷观察。
另一边的比企谷八幡挤出呻吟。
需求与思想的矛盾构成了一个无限近似于读者、贴近到引人生厌的角色,支撑着他的一举一动,讽刺人类理智与感性永远无法协调的可悲。“欲要人亡,需使其疯狂”,而反过来、如果想要疯狂——想要追求青春,是否必须要失去理智、杀死各位吹捧《春物》和大老师思想的读者高声宣扬的一切?
而再进一步推论,对于同样追求“青春”的雪乃和团子,她们又必须要杀死什么?
谎言家不会说谎,因为他们会去掌握对事物的解释权(话语权)、对已有原理进行否定并建构一个新的、一定程度上可信的原理。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大老师用繁乱的、已经影响到行文节奏的独白扯住了读者的耳朵,让其经历的内部事实被蒙上了一层面纱。而我们再回到开头——
“青春是谎言”
这是《春物》的第一句,是大老师对平冢静挖心掏肺的自白。
或许也是对大老师的第一人称叙述、对这部作品最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