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吾生何为(二)(2)

2023-03-06人生活着杂谈个人经历 来源:百合文库
    那次期中考试发成绩之后才是我真正的噩梦的开始:我发现我除了成绩单上那列毫无意义的数字之外一无所有。我发现我一直以来认为比我要“懒、混、慢”的人实际上在除了考试之外的任何方面都比我要强大。他们受伤的时候可以向朋友们呼救,而我受伤的时候只能对心里的另一个自己呼救——但是作为一个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的人,我怎么可能会在这种时候突然性情大变对自己伸出援手呢?
    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我一如既往地选择了逃避:出国吧,在我的分数还没有被别人超过之前——在我存在的唯一意义还没有被别人夺走之前。
    第一次想出国,大致是在小学六年级前后——第二次是在中考前后。
    什么都不擅长的我唯独擅长逃避。
    “依靠着一张纸活着的我已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我已彻底变得不是人了。”
    ——若是这篇文章也能以这种太宰治的口吻结束,那么我或许也会轻松很多吧?
    ——可惜“活着”跟“轻松”是反义词。
(二)
    人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一切欲望,因而当人跟欲望刻意背道而驰的时候会有一种特殊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我不吃,你吃吧”,“我不玩,你玩吧”,“我不需要钱,你拿去吧”等等的心理暗示可以说是存在于所有人的潜意识之中,只是有的人会把这种意识放大、有的人会把这种意识缩小。当人拒绝接受物质上的某种满足的时候,他/她或多或少会在精神上获得相应的补偿:我无私、我高尚、我看破了红尘。
    大家可以用钢之炼金术师里面的“等价交换”概念来理解这一心理现象:没有牺牲就没有获得,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当我们失去物质上的某种东西时,一定会得到其他方面的某种补偿——多数情况下是自己对自己的精神安慰。
    有得必有失——然而,大多数人生来就更偏向于注重“失”。
    我出国了之后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倒不是在国内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类似的现象,只是在国外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这一现象的存在而已——与其对比谁活得更幸福,大家更愿意对比谁活得更惨:他们刻意把家境比较宽裕的孩子跟自己区分开来,称自己为“穷人”;他们刻意把善于交际的人单独隔阂开,称自己“没朋友”;他们刻意疏远有对象的人,称自己“没人爱”。这种比惨大会可以说是一周好几度,自命悲惨之人经常一拍即合,比惨大会随时一触即发。我好奇的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比谁更惨,而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跟别人比谁更幸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