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口中的“玩笑”到眼下的“现实”——漫谈涉及东方众的传播学效应

2023-03-05东方传播学效应 来源:百合文库
还记得深秘录的附带文档如此叙述:
“看看当今时代传闻传播的迅速程度,以及对于不知真伪程度的传言,大家都会做出是真是假的判断的同调性。
当今时代处在都市传说易于诞生的环境之中,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经意间推广着都市传说。
越是说着‘自己不会被骗、真假都能在谷歌上查到’的人,越适宜成为传播都市传说的媒介
。”
如果说都市传说异变的背后是灵异色彩的传播效应,那么近日的CM事件又反映了现实中东方的传播效应。
首先,导致CM事件的直接原因正是“流言”。
“流言”是集合行为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传播现象。流言通常以“传播真相”的形式出现、通过人际的口头传播、往往没有确切证据,在其流行期间缺乏证据证明其真伪 。
显然主办方难以判别这类信息的真假,更何况在通常情况下,多数人提供的信息会被认为正确性大于少数人——也就是所谓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在古代,“流言”因为真假不辨,更是影响现实大大小小事件的利器。典型的例子是吴广夜呼「大楚兴、陈胜王」,后来果真“陈胜王”。
那么重点来了:大家都知道是在玩梗,都明白是“假的”,又怎么会变成“现实”?
这就涉及到大众传播中存在的休眠效果:研究证明,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
这方面,六神的几句话就说到了要点。
不提正作故事,就看现实中:
在总统大选期间,有些摇摆不定的选民会看到某党或某候选人的负面消息。在这些消息后面,会附上是他们的反对者宣传了这样的新闻。他们一开始都毫无悬念的质疑了消息的正确性,但到后来,他们还是被这些不可信的新闻说服。
这是因为,由高可信度信源或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人们对信源的信任感不同,其说明效果可能会分别大于或小于信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信源与信息内容相联系的记忆会逐渐淡漠

这时,由信源居于主导地位的可信性效果趋于减弱或者消失,内容本身的说服力才能较为完全地发挥出来。
于是,可信或是不可信,最后都如一层灰被吹去了,剩下内容本身持续说服人们——以至于只要信息还在传播,它早晚会不可避免地占据人们的脑海。
以上说法也算敲响警钟的性质。不过更多的是想了解并敦促读者们深入了解,现在网络时代能够迅速传播的“梗”到底起了如何惊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