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的守望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
凤台
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
”
似轻云,如流水,灵秀的戏腔铺卷了整个江南小镇,好比一阵花香弥漫在桑基鱼塘间。或耕田插秧,或割禾收蔗,或出河套网,或下塘刮鱼,又或“衬墟”赶集……总能时不时听到那心驰神往的歌声。
私伙局是当地民间自发的戏曲组织,在那个网络并不成熟的年代,除了电视这种大户人家才有的玩意,私伙局便成为了当地普通居民经常光顾的文娱场所。
叶清兰的奶奶便是这个私伙局的元老,家里没有耕地,主要以父母的经商为生计。本来私伙局纯属是自娱自乐的业余爱好组织,后来手头紧了,不得不收一点门票,但也不算贵,街坊多乐意买来听。私伙局的大本营就在叶清兰家里,这样一收费,倒变成了戏院的。
叶宅门前总能看到一个卖甘蔗的“细路仔”,黑黑的,四肢如干柴枝般,好像一不小心就能被风折断一样。但力气可不小!经常扛着几斤几斤的甘蔗过来摆摊。因为名字叫麦杰鸿,大伙索性叫他“卖蔗鸿”。虽然当地种甘蔗的人不少,但过来听戏的人都懒得自带杠着一根大粗蔗,所以麦杰鸿的生意还不错。事实上他也就在上学之余赚个外快而已,家庭主收入还得靠老爸的蔗田,甘蔗大批大批地运去制糖厂。别看只是一介农民,收入并不比光鲜亮丽的私伙局少。
麦杰鸿非常乐意在叶清兰家门前摆摊,一来丁旺好卖,二来蹭个戏听,久而久之也被熏染出一个爱听戏的文雅爱好,却没有一次真正“买票”进去。叶清兰也经常帮衬麦杰鸿,两人年龄相仿,不过都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而已,又经常见面,在时间的浸染下有了亲切感,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
夏日的傍晚,斜阳的辉光倾泻在金黄的稻田上,在凉风的轻抚下泛起波波金浪,送来阵阵丰收的香味。放了学,卖完蔗,两人便窜去基田里玩了。一会儿栽进蔗林里匍匐,一会儿跳进稻田里耕水,还差点在蕉林里迷路……毕竟玩乐是孩子的天性,虽然有时会不小心踩死了别人家的菜,但这样淘气的活力也没什么不好。
玩累了,就在河边躺着凉快。小孩子的好动可不仅表现在行为上,身体疲惫了内心却闲不住仍想搞事情。
“呐,小兰,你会唱戏吗?”望着河中的福寿鱼,麦杰鸿突然触发了自己的兴致,因为这物种也是近来才引进了的,福寿福寿……如此吉祥的名字,总能联想到一些传统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