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辅圣天人论读后感聚集(4)
2022-07-07 来源:百合文库
灾异之象往往源自于君主胡作非为,风调雨顺源自于君主的勤政爱民,这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惩恶扬善的思想。这一思想被忠实地贯彻于史书之中了。孔子作椿秋》而乱臣贼子}具《春秋》的天人观与春秋笔法相辅相成。后世史书尽管在著史的笔法上多推崇实录精神,但在史学思想上多秉承《春秋》惩恶扬善的出发点,即刘知几所说的“不虚美,不隐恶’“善恶必书”。让美名流芳百世,让恶名遗臭万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统治者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伦合乎天道。对历史规律探索的影响
古人常把王朝兴衰、难以为人力所改变的事情归结为天命,陷入客观唯心主义思维当中。如刘邦传奇生平掩盖了景帝时那场关于汉朝政权的合法性争议,给汉取代秦的历史做了盖棺定论—这是天意,不用去讨论那么多了;后世大多开国皇帝都被后世史书赋予真龙天子的色彩;‘苍天己死,黄天当利;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等语也为农民起义披上宗教的外衣。这种天命论,无疑让人们回避对历史规律的思考,把这个问题扔给神。2. 3对历史编纂的影响
《眷秋》中记录了37次日食,多次雨雪、冰雹、火灾,这些并不是为了研究天文、气象,而是为了记载人的活动、研究上天降兆而记载的。‘生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晕如齐逆女。”
古代史书受当时社会形势、史学观等局限,往往沦为帝王家书、惩恶扬善的工具。史书记载对许多就当时来说认为平常的事会闲而不录,而当一些社会、自然异象出现时则会刻意搜集、记载《春秋》中连夷狄灭华夏族如此巨大的事件都未曾记载,而陈国被楚国灭掉的史事却因一次被称为上天降兆惩罚陈国国君的火灾而得以记载。这无疑与作者的天人感应的历史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历史编纂学角度来看,天人感应思想扩大了史书记载的选材范围。这无疑是其好的方面,但也有局限性,它会造成历史记载在某种程度上与事实有巨大的偏差。汉代纬神学极盛,人们往往认为阴阳五行学说与世间每一种异常现象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有时候不惜牵强附会。刘知几说:“汉代儒者,罗灾告于二百年之外,讨符会于三十卷中。”他批评这类歪曲事实强解灾异的现象为:“斯皆不惩章句,直取胸怀,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掩耳盗钟,自云无觉。”
古人常把王朝兴衰、难以为人力所改变的事情归结为天命,陷入客观唯心主义思维当中。如刘邦传奇生平掩盖了景帝时那场关于汉朝政权的合法性争议,给汉取代秦的历史做了盖棺定论—这是天意,不用去讨论那么多了;后世大多开国皇帝都被后世史书赋予真龙天子的色彩;‘苍天己死,黄天当利;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等语也为农民起义披上宗教的外衣。这种天命论,无疑让人们回避对历史规律的思考,把这个问题扔给神。2. 3对历史编纂的影响
《眷秋》中记录了37次日食,多次雨雪、冰雹、火灾,这些并不是为了研究天文、气象,而是为了记载人的活动、研究上天降兆而记载的。‘生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三月庚戌,天王崩。”‘(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晕如齐逆女。”
古代史书受当时社会形势、史学观等局限,往往沦为帝王家书、惩恶扬善的工具。史书记载对许多就当时来说认为平常的事会闲而不录,而当一些社会、自然异象出现时则会刻意搜集、记载《春秋》中连夷狄灭华夏族如此巨大的事件都未曾记载,而陈国被楚国灭掉的史事却因一次被称为上天降兆惩罚陈国国君的火灾而得以记载。这无疑与作者的天人感应的历史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历史编纂学角度来看,天人感应思想扩大了史书记载的选材范围。这无疑是其好的方面,但也有局限性,它会造成历史记载在某种程度上与事实有巨大的偏差。汉代纬神学极盛,人们往往认为阴阳五行学说与世间每一种异常现象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有时候不惜牵强附会。刘知几说:“汉代儒者,罗灾告于二百年之外,讨符会于三十卷中。”他批评这类歪曲事实强解灾异的现象为:“斯皆不惩章句,直取胸怀,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掩耳盗钟,自云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