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之人不可胜观后感汇集(9)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42. :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摹仿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43. :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说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欲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
44. :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45. :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46.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他日又曰:”圣如尧舜,在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使桀纣未死,恶字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
47. :是徒如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8. :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耳不可得闻口号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49.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50.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1.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3. :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说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欲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
44. :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患此心之未能明,不患事变之不能尽。
45. :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46.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他日又曰:”圣如尧舜,在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使桀纣未死,恶字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
47. :是徒如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8. :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耳不可得闻口号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49.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50.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1.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