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四种需求读后感汇编(69)
2022-05-28 来源:百合文库
遇到这种失败,你寒心没有用,埋怨学生不接受你的爱更是可笑,这是你自己的思路错了。你以为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个理论假设是错误的。
第二种,晓之以理,即所谓“说教”。这是最古老的教育方式了,孔子的主要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可以算是“认知疗法”。这种教育方式寄希望于教师“口吐真言”。你会发现这种老师嘴特别勤快,他们特别强调是非之辩、美丑之分、香臭之别,事事都要诉诸道德。这种人板起面孔训学生或者语重心长地教诲学生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像道德堂的道学先生或者牧师。
这种教育思路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之所以出毛病,只是由于不明理,他糊涂,一旦你给他说明白,他豁然开朗,他幡然醒悟,就一切都解决了。这个理论假设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很多学生道理完全明白,讲起来甚至比家长老师还高明,或者他早就把老师的说教背得滚瓜烂熟了。那他为什么不照办呢?他可能另有一套价值观,你讲的他并不认同,也可能他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可能他的问题根本就是习惯问题、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遇到这些情况,“晓之以理”的教育思路就会大触霉头,老师们称之为“明知故犯”,“屡教不改”。既然他“明知”,你怎么还幻想在“知”的方面突破呢?明知走不通的路还要走,这不也是“明知故犯”吗?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晓之以理”的办法决不是万能的,他只对那些确实一时糊涂,一说就能明白,明白以后就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学生有作用,也就是说,认知疗法只能解决认知问题。
第三种,约之以法,即所谓“管”。这种老师的口头禅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热衷于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然后检查评比,表扬做得好的,批评惩罚做得不好的,迷信“严格”。校长们对此事往往比教师更积极。这种教育思路强调服从,强调秩序,注重外表的一致性,这是一种管理思路,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所谓“养成教育”,也基本是这条思路。采用这种思路教育学生的教师,与其说他们像教育者,不如说他们更像一个“官员”,或者一个企业经理。总之他们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个“上司”,一个“管人的人”。
第二种,晓之以理,即所谓“说教”。这是最古老的教育方式了,孔子的主要教育方式就是如此,可以算是“认知疗法”。这种教育方式寄希望于教师“口吐真言”。你会发现这种老师嘴特别勤快,他们特别强调是非之辩、美丑之分、香臭之别,事事都要诉诸道德。这种人板起面孔训学生或者语重心长地教诲学生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像道德堂的道学先生或者牧师。
这种教育思路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之所以出毛病,只是由于不明理,他糊涂,一旦你给他说明白,他豁然开朗,他幡然醒悟,就一切都解决了。这个理论假设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很多学生道理完全明白,讲起来甚至比家长老师还高明,或者他早就把老师的说教背得滚瓜烂熟了。那他为什么不照办呢?他可能另有一套价值观,你讲的他并不认同,也可能他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可能他的问题根本就是习惯问题、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遇到这些情况,“晓之以理”的教育思路就会大触霉头,老师们称之为“明知故犯”,“屡教不改”。既然他“明知”,你怎么还幻想在“知”的方面突破呢?明知走不通的路还要走,这不也是“明知故犯”吗?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晓之以理”的办法决不是万能的,他只对那些确实一时糊涂,一说就能明白,明白以后就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学生有作用,也就是说,认知疗法只能解决认知问题。
第三种,约之以法,即所谓“管”。这种老师的口头禅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热衷于制定各种条条框框,然后检查评比,表扬做得好的,批评惩罚做得不好的,迷信“严格”。校长们对此事往往比教师更积极。这种教育思路强调服从,强调秩序,注重外表的一致性,这是一种管理思路,很容易导致形式主义。所谓“养成教育”,也基本是这条思路。采用这种思路教育学生的教师,与其说他们像教育者,不如说他们更像一个“官员”,或者一个企业经理。总之他们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个“上司”,一个“管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