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讲杜甫观后感收集(14)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在杜甫笔下,中国诗歌的诗体形式第一次变得如此丰富多彩。他能让这些诗体“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庸》)。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作家有意使用过这么多的诗体,他同时代的人也无人做到这一点。但在他之后,尤其是宋代以后,几乎所有有成就的诗人都做到了这点,这正可以看出杜甫的巨大影响。
其三,杜诗体现了众多矛盾的对立统一。从表现看,杜甫的诗歌充满着矛盾,不少论者都注意到了这类问题。其实不是矛盾,是杜甫在有意追求对立面之间的互相统一。杜甫把许多相反相成的矛盾放在一起,使得他的诗歌整体上更加具有“水火济济”之美。
在诗歌语言上,杜甫一方面非常注重读书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他的诗歌不但使用典故很多,而且达到了用典不啻口出的境地,如其《兵车行》中的前两句“车辚辚,马萧萧”竟然都是使用《诗经》中的句子。这一点后来被黄庭坚夸张为“无一字无来处”;另一方面杜甫强调“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事实上他长于自铸伟词,创造出许多精练生动的句子。如对其《登高》一诗,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分析说:“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但同时,他又主动采用民间口语,如“三吏”“三别”直接让人物自己说话,中间不乏这样的语言。元稹说他:“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酬孝甫见赠十首各酬本意次用旧韵》其二)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中对他的这类语言评价很高:
世徒见杜子美诗多粗俗,不知粗俗语在诗句中最难,非粗俗,乃高古之极也。……子美之诗,颜鲁公之书,雄姿杰出,千古独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三者之中,不仅使用典故和自铸伟词是一组对立的矛盾,二者与家常语也构成一组对立的矛盾。
其三,杜诗体现了众多矛盾的对立统一。从表现看,杜甫的诗歌充满着矛盾,不少论者都注意到了这类问题。其实不是矛盾,是杜甫在有意追求对立面之间的互相统一。杜甫把许多相反相成的矛盾放在一起,使得他的诗歌整体上更加具有“水火济济”之美。
在诗歌语言上,杜甫一方面非常注重读书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他的诗歌不但使用典故很多,而且达到了用典不啻口出的境地,如其《兵车行》中的前两句“车辚辚,马萧萧”竟然都是使用《诗经》中的句子。这一点后来被黄庭坚夸张为“无一字无来处”;另一方面杜甫强调“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事实上他长于自铸伟词,创造出许多精练生动的句子。如对其《登高》一诗,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分析说:“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但同时,他又主动采用民间口语,如“三吏”“三别”直接让人物自己说话,中间不乏这样的语言。元稹说他:“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酬孝甫见赠十首各酬本意次用旧韵》其二)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中对他的这类语言评价很高:
世徒见杜子美诗多粗俗,不知粗俗语在诗句中最难,非粗俗,乃高古之极也。……子美之诗,颜鲁公之书,雄姿杰出,千古独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三者之中,不仅使用典故和自铸伟词是一组对立的矛盾,二者与家常语也构成一组对立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