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儒学电影观后感合计(68)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将情理置于大乱的年代里,不仅强烈凸现亲人一家相聚不易,更强烈衬托出人性的高贵与生命相依相连的人性之美。”[6]只因“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所以“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另外有“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王嗣奭说:“久客归来,未能即睡,不无琐事,更换秉烛,自是真景,非相疑而相照。至‘相对如梦寐’,则惊怪意犹未尽忘也。”[6]这一切都只因离别之久,关爱之切。而在逃难中,他们共饥渴,同生死,也表现出杜甫对妻子的真挚感情。天宝十五载夏,安史叛军逼近潼关,在长安供职的杜甫担心家属会遭不测,就返回奉先,带着妻儿向北逃窜,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北走经艰险”(《彭衙行》),但他们“泥泞相牵攀”,“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彭衙行》),一家人相互扶持,终于走出了困境。
杜甫早年雄心勃勃,自比稷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事总不尽人意,长安十年只得了一管理宿卫、仪仗的小官,安史之乱中,投奔凤翔,被授予左拾遗。为官在外,家中的大小事情都担在妻子一人身上,“窗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北征》)儿女穿在身上的补丁连补丁的衣服,都是妻子用破旧的官服一针一针补起的。“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遣兴》),由于自己不在家中,儿女的抚育就全靠妻子了,暗含一种对妻子的感激之情。由于对肃宗失望,就辞官而去,从此过上漂泊生活,乱世交情淡薄,全家挨饿是常事,对于这一切,妻子没有抱怨,“老妻睹我颜色同”,安于贫困,怎不叫杜甫心存感激!然而杜甫不仅对妻子存有感激之情,而且还有愧疚之意。杜甫有时称妻子为“老妻”,这本身就表现出他对妻子的爱和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