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日德兰大海战(二)远程封锁(3)
杰利科海军上将身材矮小、沉默寡言的杰利科为人一丝不苟,头脑清醒,被英国史学家们说成是“小心谨慎而缺乏想象力”。他的突出优点是能够牢牢把握住最要害的东西,深知他肩负着保持英国制海权的重任,这一指挥责任令人敬畏。温斯顿·丘吉尔在战后用极其直率的语言说明了杰利科所处的地位:“杰利科是双方唯一一位能够在一个下午就输掉这场战争的人。”正是这位海军上将,“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如国家元首、政治家、或其他海军、陆军将领——负责下达作战命令,他的命令在两三小时内将决定谁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按英国传统的军事理论来看,作战舰队的毁灭,意味着输掉整个英国。
正是这种小心谨慎的作风,杰利科终于未能取得一场“特拉法加”式的辉煌胜利、但他却以最稳妥的方式,使英国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掌握着海上战场的主动权,并使英国的海上霸权在战后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
杰利科对大洋舰队的封锁是一种远程封锁战术,考虑到大洋舰队的威力,潜艇和水雷的威胁,传统的逼近封锁战术已无法实施。杰利科的远程封锁战术是以巡洋舰分舰队为主,构成固定的封锁性巡逻配系,全面搜索北海海域,战列舰分舰队在港中待机支援。由于封锁兵力密度过小,大约240海里只有8至10艘,德军舰艇不时溜过封锁线,对英国目标实施打了就跑的袭击,但德军的大型舰艇编队确实不敢轻易出海。“从大战爆发起,海上封锁的威力——尽管动作迟缓,初期不尽完善,但逐渐加强——终于像巨蟒那样无情地越缠越紧。……到1914年底,德国贸易的方式已完全改变了。往返于毗邻中立国(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之间的海上商船满载最终运向德国的货物,而德国对外直接贸易则变得微不足道。”
和英国相比,德国海军在大战爆发时的动作明显慢了半拍,1914年7月5日这一天,按温斯顿·丘吉尔的说法,“威廉二世拿德意志的全部资源作抵押,(给维也纳)开了一张随意使用的空头支票……”,然后无忧无虑地乘他的游艇驶向挪威,从而在随后三周的危机期间摆脱了国务负担。提尔比兹所能做到的,只是召回正在海上进行夏季巡航的大祥舰队。整个战争初期,大洋舰队只是位于设防的赫尔戈兰岛上的火炮阵地和赫尔戈兰湾的布雷场背后,在亚德湾的不来梅港和威廉港待机,较陈旧的舰艇则部署在波罗的海的基尔港。
以陆军元帅赫尔穆特·冯·毛奇为首的德军统帅部,对大洋舰队没有更大的兴趣,他们的赌注主要压在德国“百战百胜”的陆军身上,按照已经去世的史里芬伯爵生前制定的计划,以势不可当的劲头,从德国西部边境开始,向以巴黎为最终目标的法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闪击,直到一个月后被阻止于距巴黎只有咫尺之遥的马恩河。
正是这种小心谨慎的作风,杰利科终于未能取得一场“特拉法加”式的辉煌胜利、但他却以最稳妥的方式,使英国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掌握着海上战场的主动权,并使英国的海上霸权在战后继续维持了一段时间。
杰利科对大洋舰队的封锁是一种远程封锁战术,考虑到大洋舰队的威力,潜艇和水雷的威胁,传统的逼近封锁战术已无法实施。杰利科的远程封锁战术是以巡洋舰分舰队为主,构成固定的封锁性巡逻配系,全面搜索北海海域,战列舰分舰队在港中待机支援。由于封锁兵力密度过小,大约240海里只有8至10艘,德军舰艇不时溜过封锁线,对英国目标实施打了就跑的袭击,但德军的大型舰艇编队确实不敢轻易出海。“从大战爆发起,海上封锁的威力——尽管动作迟缓,初期不尽完善,但逐渐加强——终于像巨蟒那样无情地越缠越紧。……到1914年底,德国贸易的方式已完全改变了。往返于毗邻中立国(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之间的海上商船满载最终运向德国的货物,而德国对外直接贸易则变得微不足道。”
和英国相比,德国海军在大战爆发时的动作明显慢了半拍,1914年7月5日这一天,按温斯顿·丘吉尔的说法,“威廉二世拿德意志的全部资源作抵押,(给维也纳)开了一张随意使用的空头支票……”,然后无忧无虑地乘他的游艇驶向挪威,从而在随后三周的危机期间摆脱了国务负担。提尔比兹所能做到的,只是召回正在海上进行夏季巡航的大祥舰队。整个战争初期,大洋舰队只是位于设防的赫尔戈兰岛上的火炮阵地和赫尔戈兰湾的布雷场背后,在亚德湾的不来梅港和威廉港待机,较陈旧的舰艇则部署在波罗的海的基尔港。
以陆军元帅赫尔穆特·冯·毛奇为首的德军统帅部,对大洋舰队没有更大的兴趣,他们的赌注主要压在德国“百战百胜”的陆军身上,按照已经去世的史里芬伯爵生前制定的计划,以势不可当的劲头,从德国西部边境开始,向以巴黎为最终目标的法国本土实施大规模的闪击,直到一个月后被阻止于距巴黎只有咫尺之遥的马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