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篆刻生涯葬送在谁之手?(2)
2024-04-12 来源:百合文库
吴让之与赵之谦之关系
吴让之与赵之谦的关系亦师亦友,吴长于赵30年,并无师承关系,只是同时专攻篆刻而已。但以前读赵之谦《吴让之印谱·序》中,又看到一些费猜索的评语,令人迷茫。至少在收藏、市场交易这方面,引出这个话题是有意思的。
故事发生在同治二年(1863年)。赵之谦好友魏稼孙持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呈示吴让之并乞题,吴让之以当时皖派中坚的身份为作跋:“撝叔赵君自浙中避贼闽海,介其友稼孙魏君转海来江苏,访仆于泰州。一册中有自刻名印,且题其侧曰:今日能此者惟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见重若此,愧无以酬之。谨刻二方呈削正,盖目力昏眊,久不事此,不足观也”。并刻赠“赵之谦”、“二金蝶堂”二印。吴让之以65高龄又是印坛班首,獎掖未谋面又有才华的后进,这样做也是不容易了。当然,他是长者,所以他在夸奖“先生所刻已入完翁(邓石如)室,何须更赞一词耶?”的同时,也委婉提出“窃意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针对赵氏追求丰富的艺术表现提出自己的稳健艺术观。赠印作跋为善意,提出意见为切磋,应对有方了。
同年八月,魏稼孙又集《吴让之印稿》,想到吴赵二人既有前缘,又都是他认定的偶像级人物,遂携谱自闽赴京请赵之谦撰序,题为《书扬州吴让之印稿》。赵之谦既表示了对吴让之成就的赞扬,但却又提出了尖锐的评论:“摹印家两宗,曰徽曰浙。浙宗自家次闲后流为习尚,虽极丑恶,犹得众好。微宗无新奇可喜状,学似易而实难。巴予籍、胡城东既殇,薪火不灭,赖有扬州吴让之。让之所摹印,十年前曾见一二,为大叹服。今年秋,魏稼孙自泰州来,始为让之订稿。让之复刻两印,令稼孙寄余,乃得遍观前后所作。让之于印,宗邓氏而归于汉人。年力久,手指皆实,僅守师法,不敢踰越,于印为能品。稼孙与余最善,不刻印而别秦以来刻印巧拙,有精解,其说微妙。且有让之与余能为之不能言者,附书质之。同治癸亥十月二十有三日,会稽赵之谦书时同客京师”。
十年前见一二而大叹服,十年后见全观却留下“手指皆实,僅守师法,不敢踰越”的评语。还有一个神品妙品能品的第三级能品的定位,尖锐锋利,令人愕然。我估计是吴让之为赵作跋时的“让头舒足为多事”的提醒令赵之谦老大不服气:“手指皆实僅守师法”云云和“能品”之赠,正是冲着吴的“老实为正”而去。
吴让之与赵之谦的关系亦师亦友,吴长于赵30年,并无师承关系,只是同时专攻篆刻而已。但以前读赵之谦《吴让之印谱·序》中,又看到一些费猜索的评语,令人迷茫。至少在收藏、市场交易这方面,引出这个话题是有意思的。
故事发生在同治二年(1863年)。赵之谦好友魏稼孙持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呈示吴让之并乞题,吴让之以当时皖派中坚的身份为作跋:“撝叔赵君自浙中避贼闽海,介其友稼孙魏君转海来江苏,访仆于泰州。一册中有自刻名印,且题其侧曰:今日能此者惟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见重若此,愧无以酬之。谨刻二方呈削正,盖目力昏眊,久不事此,不足观也”。并刻赠“赵之谦”、“二金蝶堂”二印。吴让之以65高龄又是印坛班首,獎掖未谋面又有才华的后进,这样做也是不容易了。当然,他是长者,所以他在夸奖“先生所刻已入完翁(邓石如)室,何须更赞一词耶?”的同时,也委婉提出“窃意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针对赵氏追求丰富的艺术表现提出自己的稳健艺术观。赠印作跋为善意,提出意见为切磋,应对有方了。
同年八月,魏稼孙又集《吴让之印稿》,想到吴赵二人既有前缘,又都是他认定的偶像级人物,遂携谱自闽赴京请赵之谦撰序,题为《书扬州吴让之印稿》。赵之谦既表示了对吴让之成就的赞扬,但却又提出了尖锐的评论:“摹印家两宗,曰徽曰浙。浙宗自家次闲后流为习尚,虽极丑恶,犹得众好。微宗无新奇可喜状,学似易而实难。巴予籍、胡城东既殇,薪火不灭,赖有扬州吴让之。让之所摹印,十年前曾见一二,为大叹服。今年秋,魏稼孙自泰州来,始为让之订稿。让之复刻两印,令稼孙寄余,乃得遍观前后所作。让之于印,宗邓氏而归于汉人。年力久,手指皆实,僅守师法,不敢踰越,于印为能品。稼孙与余最善,不刻印而别秦以来刻印巧拙,有精解,其说微妙。且有让之与余能为之不能言者,附书质之。同治癸亥十月二十有三日,会稽赵之谦书时同客京师”。
十年前见一二而大叹服,十年后见全观却留下“手指皆实,僅守师法,不敢踰越”的评语。还有一个神品妙品能品的第三级能品的定位,尖锐锋利,令人愕然。我估计是吴让之为赵作跋时的“让头舒足为多事”的提醒令赵之谦老大不服气:“手指皆实僅守师法”云云和“能品”之赠,正是冲着吴的“老实为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