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发展史-第二部-第十七章(4)
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谘鉴,而鉴又不许),王导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咸康元年(335年)传闻后赵天王石虎率军南下入侵,王导趁机加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同时分命诸将各守要塞以防石虎南下,阴差阳错之下庾亮所统领的诸郡都划归王导的势力范围,双方又打成了平手,咸康五年(339年)庾亮命其弟庾怿以将军率所领还屯半洲(今江西九江西),后不久庾怿迁辅国将军、豫州刺史,进号西中郎将、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军事、假节,镇芜湖,这是恢复庾亮之前的身份地位,目的是为了遏制王氏的势力,因为不久前王导的侄子王允之出任南中郎将、江州刺史,这大有扩张之势,是庾亮的一种应激反应,然后神奇的是不久后的七月,王导便因病薨逝,八月,一直居中调和的郗鉴薨逝,转过年的咸康六年(340年)春正月,庾亮薨逝,短短的几个月内东晋内部的核心人物相继病逝,而他们的接班人分别是王导妻的外甥何冲,庾亮的弟弟庾冰、庾翼。
咸康八年(342年)八月,成帝崩于西堂,时年二十二岁。临终前诏武陵王晞、会稽王昱、中书监庾冰、中书令何充、尚书令诸葛恢并受顾命,因成帝无子,所以之前在庾冰、庾翼的建议下,立其同母弟司马岳为皇太弟,虽然何充极力反对,可是还是被庾冰压了下来,司马岳即位后是为康帝。庾冰为了巩固庾氏的势力,便想出个一石二鸟之计,庾冰先是命王氏中颇具将才的王导次子王恬出镇豫章郡,调离京都,王允之在听闻此消息后大惊,急忙“建议”庾冰收回任命,所以庾冰妥协改任王恬为吴郡,同时调任王允之为卫将军、会稽内史。庾冰的意思是想用江东来换庾氏在长江上游的江州,以此安抚王氏共享朝政,王允之当然不吃这一套,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调任,但不久后王允之就病死了,关于王允之的死史书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我们也没办法过多的揣测。总之王允之的死对于王氏来说是灾难性的,王允之是王氏集团想要以军事立位的最后一人,可是阴差阳错的失败了,后世王氏虽然显贵可是在也没有触及兵权,庾氏家族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既巩固了庾氏的地位,也建立世家大族以军事的方式执掌政权的门阀政治,但是颍川庾氏本身的底蕴与琅琊王氏是不可比拟的,所以在后来桓氏兴起之后遭到摧折也就不可避免了。
成康年间的朝局风云莫测,阴谋、阳谋同相出现,同时也充满了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的血腥,但是不管怎么阴险狡诈,毕竟国家没有再次陷入动乱,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咸康八年(342年)八月,成帝崩于西堂,时年二十二岁。临终前诏武陵王晞、会稽王昱、中书监庾冰、中书令何充、尚书令诸葛恢并受顾命,因成帝无子,所以之前在庾冰、庾翼的建议下,立其同母弟司马岳为皇太弟,虽然何充极力反对,可是还是被庾冰压了下来,司马岳即位后是为康帝。庾冰为了巩固庾氏的势力,便想出个一石二鸟之计,庾冰先是命王氏中颇具将才的王导次子王恬出镇豫章郡,调离京都,王允之在听闻此消息后大惊,急忙“建议”庾冰收回任命,所以庾冰妥协改任王恬为吴郡,同时调任王允之为卫将军、会稽内史。庾冰的意思是想用江东来换庾氏在长江上游的江州,以此安抚王氏共享朝政,王允之当然不吃这一套,一直以各种理由拒绝调任,但不久后王允之就病死了,关于王允之的死史书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我们也没办法过多的揣测。总之王允之的死对于王氏来说是灾难性的,王允之是王氏集团想要以军事立位的最后一人,可是阴差阳错的失败了,后世王氏虽然显贵可是在也没有触及兵权,庾氏家族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既巩固了庾氏的地位,也建立世家大族以军事的方式执掌政权的门阀政治,但是颍川庾氏本身的底蕴与琅琊王氏是不可比拟的,所以在后来桓氏兴起之后遭到摧折也就不可避免了。
成康年间的朝局风云莫测,阴谋、阳谋同相出现,同时也充满了尔虞我诈、刀光剑影的血腥,但是不管怎么阴险狡诈,毕竟国家没有再次陷入动乱,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