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人脑数据化——人格复制与意识上传(2)

关键词:人格复制 意识刻印 可行性 数据化 人脑 互联网传输 BD AI技术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人脑
第三章 人格复制
2.1人格复制基本猜想
2.2强AI技术与完全信息掌控
第四章 意识刻印
4.1意识刻印基本猜想
4.2大脑连续切片
4.3脑接技术
第五章 互联网技术*
5.1互联网终端计算
5.2数字化传输与接收可行性
结语
第一章 引言
在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的现在,脑接技术早以普及。随着金属工艺的发展,人们在自己身体里植入的义体越来越多。但对于大脑这一器官,我们现在对它的了解还不是特别深入。在今天这个科学爆炸式发展的背景下,在以前我们认为根本无法解决的困难,在今天正被一个一个被科学所解决。诚如高桥勉所言:“一个世纪前,失去一条腿或手臂是一场悲剧。意味着永远的残疾,身体机能严重下降,通常还伴随着慢性疼痛。而且,残疾人经常会遇到普遍的歧视,主动的(比如就业歧视)、被动的或是无意识的(比如设计糟糕的基础设施无法使用)。今天,如果断肢的受害人经济情况稳定,那没了四肢不过是个小麻烦。”科学探索的脚步用不停歇,那些原本存在于科幻小说里的东西正在慢慢变为现实。【1】

人脑数据化——人格复制与意识上传


现在对于人脑信息数据化有两个较为可行的假想,即本文要讨论的“人格复制”与“意识上传”。
所谓“人格复制”即是在对一个特定个体完全信息掌控的前提下,利用强AI对此特定个体进行学习模拟,最终达到对此特定个体的复制效果,然后利用AI信息技术提取生成的AI数据。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只在掌握特定个体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人脑数据化,有利于个体的保护,但并不能完全复制(主要取决于AI算力)。简而言之就是让自主学习型AI模拟一个人的经历,最终形成和被模拟对象一模一样的人格。
“意识刻印”与“人格复制”不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对人脑进行数据化,但相应的,会对个体造成损害。“意识刻印”假说的提出是基于认为人的意识可以完全在人脑中找到,且可以被计算机模拟。在此前提下,开始对意识数据化进行探索。实现“意识刻印”需要一台足以匹人脑的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且可以将生物信息转换成物理信息,储存在计算机里。并且需要将这些信息最大程度上简化,这样才能实现便携性,真正应用在生活中。

人脑数据化——人格复制与意识上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