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 “二哥” 沈从文(2)
十四岁的沈从文,离开家中的亲人,随军开拔,浪迹于湘黔川边境。他所在的部队,无仗可打,所到之处,无非驻扎,清乡安民。这一时期,沈从文看到最多的就是杀人,有罪的被杀,无罪的也被杀,杀人成了当时驻军的乐趣。沈从文说,我们部队到那地方除了杀人似乎无事可作。许多当地人因为“违法”,或为了完成某项清乡指标而被无辜杀害。幸而沈从文能识字和写字,并未参与杀人,而是成了部队的秘书,写些布告、文案,记些枪械、会议。诚然如此,他也目睹了无数的杀人场面。部队上的人大多是野蛮和粗鲁的,不过也有例外,一个姓文的秘书和一个自诩为王守仁曾国藩的统帅,前者让沈从文爱上书和阅读,后者让沈从文改变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在种种机缘下,在他离开那地方的最后一年,他已是当地报纸的编辑和校对了。这都得益于统帅对他的赏识和鼓励,并资助他路费去北京上学。
沈从文在过了“五年不易设想的痛苦怕人生活,认识了中国一小角隅的好坏人事”后,他决定跟自己过去的人生决裂,他痴想了四天,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力气,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被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
一九二四~一九四八
在北京,二十岁的沈从文意识到上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报考了多所大学,皆不被录取;被中法大学录取,却因拿不出宿膳费而作罢,只得一边在北大旁听,一边开始练习写作。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晨报副刊》因人事变动终于发表了沈从文以别名邮寄去的散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沈从文也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初到北京,穷困潦倒,只得和同乡“慢慢的一同商量个活着的道理”。如今,他拿起了笔,找到了“活着的道理”,便全然热情地投身其中。在这期间,他同郁达夫、徐志摩、张采真、杨振声、林宰平、胡也频、丁玲……相识相熟。
沈从文在过了“五年不易设想的痛苦怕人生活,认识了中国一小角隅的好坏人事”后,他决定跟自己过去的人生决裂,他痴想了四天,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力气,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被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
一九二四~一九四八
在北京,二十岁的沈从文意识到上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报考了多所大学,皆不被录取;被中法大学录取,却因拿不出宿膳费而作罢,只得一边在北大旁听,一边开始练习写作。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晨报副刊》因人事变动终于发表了沈从文以别名邮寄去的散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沈从文也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初到北京,穷困潦倒,只得和同乡“慢慢的一同商量个活着的道理”。如今,他拿起了笔,找到了“活着的道理”,便全然热情地投身其中。在这期间,他同郁达夫、徐志摩、张采真、杨振声、林宰平、胡也频、丁玲……相识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