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感(15)
2024-03-27 来源:百合文库
“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足够单独出一本书来讲了。这次我们优先讲关于‘共感’的内容,首先是感觉的产生,人的全身各处都布满了神经感知细胞,他们将对外界的感知转为电信号,通过脊髓最终上传到大脑皮层,最终产生了感觉,可以理解吗?”
“可以。”顺着杜贤追的讲解屏幕上的图片变成了传导通路图,据王希晴神经科学所学,人类的感觉可分为本体感觉、精细触觉和痛温觉,而肢体和面部又分属不同的感觉通路,而且还要经过交叉传导和多重换元,最终才将感觉传至皮层,而特殊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平衡觉,又有单独的传导通路。
“接下来我要说的才是重中之重,虽然传导通路是搞清楚了,但还有一个很大疑问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感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只存在于大脑中的记忆、意识、认知、思维、情感,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屏幕上变成了复杂的脑电图,这已经超出了王希晴的认知范畴。
“昨天提过的,最先提出‘共感’理论的阿道夫·莫德里安同样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理论,他在对脑电活动做了充足的研究后提出人类所有精神层面的尽头都是脑细胞之间的电-化学编码和环路体制。
打个比方,人的视觉是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对光与暗的感知能力不同,对不同光色素的感知也有差异,两者互相完善对方的不足,接收外界反射的光信号后,随后传递给视网膜上的神经元,在这里转为电信号,继续下传。
之后的传导束通过交叉和换元直到枕叶皮质,按教科书上讲的,视觉就在这么产生了。但这个理论也存在着疑问,为什么这里是传导的终点?终点处的神经元与传导中的神经元又有什么不同?莫德里安针对于此提出了一个推翻性的大胆的猜想:他提出在枕叶神经元在接受信号后又对信号进行了逆转码和逆传导,将接收的电-化学信号整合后再度逆向传导到视网膜,由此才算真正产生了视觉。由于这部分进程远小于人的体感时间,所以在人体的认知里,视觉是即时产生的。”屏幕上的一个光点沿着视觉传导通路不断传递,到枕叶后停顿了一瞬又沿着同样的路径传了回来。
“可以。”顺着杜贤追的讲解屏幕上的图片变成了传导通路图,据王希晴神经科学所学,人类的感觉可分为本体感觉、精细触觉和痛温觉,而肢体和面部又分属不同的感觉通路,而且还要经过交叉传导和多重换元,最终才将感觉传至皮层,而特殊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平衡觉,又有单独的传导通路。
“接下来我要说的才是重中之重,虽然传导通路是搞清楚了,但还有一个很大疑问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感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与只存在于大脑中的记忆、意识、认知、思维、情感,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屏幕上变成了复杂的脑电图,这已经超出了王希晴的认知范畴。
“昨天提过的,最先提出‘共感’理论的阿道夫·莫德里安同样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理论,他在对脑电活动做了充足的研究后提出人类所有精神层面的尽头都是脑细胞之间的电-化学编码和环路体制。
打个比方,人的视觉是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对光与暗的感知能力不同,对不同光色素的感知也有差异,两者互相完善对方的不足,接收外界反射的光信号后,随后传递给视网膜上的神经元,在这里转为电信号,继续下传。
之后的传导束通过交叉和换元直到枕叶皮质,按教科书上讲的,视觉就在这么产生了。但这个理论也存在着疑问,为什么这里是传导的终点?终点处的神经元与传导中的神经元又有什么不同?莫德里安针对于此提出了一个推翻性的大胆的猜想:他提出在枕叶神经元在接受信号后又对信号进行了逆转码和逆传导,将接收的电-化学信号整合后再度逆向传导到视网膜,由此才算真正产生了视觉。由于这部分进程远小于人的体感时间,所以在人体的认知里,视觉是即时产生的。”屏幕上的一个光点沿着视觉传导通路不断传递,到枕叶后停顿了一瞬又沿着同样的路径传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