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中文,难道不归语文老师管?(2)
这种事情的出现倒也不是没有原因。净化网络环境一事,的确迫不容缓。我们也的确可以看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设置一些屏蔽词,也的确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这是合理的、完全无可否认的。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现在互联网上的屏蔽就是正确的了?我想未必吧。无论前后文如何,根本不管任何语境,只要是“杀”、“死”这类词语就一律屏蔽、下架,这真的合适么?我想从两方面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这种行为真的做到打击不良用语了吗?
我承认,或许是有那么一点——但是注意,也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杀人放火金腰带”改为“s人放火金腰带”以至于“口人放火金腰带”,难道看不出它的本意了吗?难道把“杀”改成“s”或者“口”,这句话传达的价值观就正确了吗?个人看法,不一定对啊,应该不是吧?
其次,这种行为对文章本身有什么影响?
不得不要承认的一点是,这些改动并不会让原文语义不通。中文是一种极为强大的语言,即便一句话中有些许空缺,我们也完全可以猜出来那空缺的是什么。
可是,这样的空缺,却极大的破坏了行文的流畅性。
举个例子,你正在阅读一本紧张刺激的小说,看着主角正因为强敌在前而不得不四处躲藏。这个时候,突兀出现的“东躲XZ ”想必会让你一下子从刚才的沉浸感中脱出。待到稍作思考之后你才恍然大悟——现实中的地名出现在小说里难免会有影射之嫌,变成这样也就“合情合理”了。
可是,真的合情合理吗?你从刚才的沉浸阅读中脱了出去,真的还能体会到作者塑造的那种氛围吗?或许是我读书少了吧,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是的,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这类屏蔽词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它在当今的互联网中却无处不在。小说中的“口口文学”只不过是其中一方面罢了。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现在互联网上的屏蔽就是正确的了?我想未必吧。无论前后文如何,根本不管任何语境,只要是“杀”、“死”这类词语就一律屏蔽、下架,这真的合适么?我想从两方面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这种行为真的做到打击不良用语了吗?
我承认,或许是有那么一点——但是注意,也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杀人放火金腰带”改为“s人放火金腰带”以至于“口人放火金腰带”,难道看不出它的本意了吗?难道把“杀”改成“s”或者“口”,这句话传达的价值观就正确了吗?个人看法,不一定对啊,应该不是吧?
其次,这种行为对文章本身有什么影响?
不得不要承认的一点是,这些改动并不会让原文语义不通。中文是一种极为强大的语言,即便一句话中有些许空缺,我们也完全可以猜出来那空缺的是什么。
可是,这样的空缺,却极大的破坏了行文的流畅性。
举个例子,你正在阅读一本紧张刺激的小说,看着主角正因为强敌在前而不得不四处躲藏。这个时候,突兀出现的“东躲XZ ”想必会让你一下子从刚才的沉浸感中脱出。待到稍作思考之后你才恍然大悟——现实中的地名出现在小说里难免会有影射之嫌,变成这样也就“合情合理”了。
可是,真的合情合理吗?你从刚才的沉浸阅读中脱了出去,真的还能体会到作者塑造的那种氛围吗?或许是我读书少了吧,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是的,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这类屏蔽词的存在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它在当今的互联网中却无处不在。小说中的“口口文学”只不过是其中一方面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