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淝水之战(10)
还有其它原因, 诸如:
东晋主战派谢安等人临危不乱,抗战态度意志坚决。
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指挥能力强,兵将上下齐心。
民间也组织军事力量对抗前秦,民心支持东晋。
有淝水天险,东晋军占据有利地形。
利用前秦内部不稳,离间计谋得当。前秦内部军心涣乱。
用计谋让其后退,并扰乱他们后退的秩序,然后展开追击, 扩大战果。
以上种种因素, 决定了看似强大的前秦必然失败。 淝水之战, 其实前秦失败的结果,在苻坚坚持仓促出兵之时就决定了。下面再讲述两个成语典故作为本章的结束。
淝水之战期间, 淝水之战晋军收复了寿阳。 谢石和谢玄派快马前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此外,另一个著名成语,东山再起,其出处和谢安有关。 起初, 在淝水之战前,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 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 太康)人,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 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 东山再起”。
参考资料:
1. 淝水之战, 学习强国 引用日期2022-09-03
东晋主战派谢安等人临危不乱,抗战态度意志坚决。
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指挥能力强,兵将上下齐心。
民间也组织军事力量对抗前秦,民心支持东晋。
有淝水天险,东晋军占据有利地形。
利用前秦内部不稳,离间计谋得当。前秦内部军心涣乱。
用计谋让其后退,并扰乱他们后退的秩序,然后展开追击, 扩大战果。
以上种种因素, 决定了看似强大的前秦必然失败。 淝水之战, 其实前秦失败的结果,在苻坚坚持仓促出兵之时就决定了。下面再讲述两个成语典故作为本章的结束。
淝水之战期间, 淝水之战晋军收复了寿阳。 谢石和谢玄派快马前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此外,另一个著名成语,东山再起,其出处和谢安有关。 起初, 在淝水之战前,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 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 太康)人,出身士族,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 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 东山再起”。
参考资料:
1. 淝水之战, 学习强国 引用日期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