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逸趣其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祸起萧墙(3)
阳虎之乱平定后,季桓子任用孔子帮助“三桓”打击当权的家臣。孔子借防止家臣据城叛乱的名义“堕三都”,想要摧毁“三桓”的根基,被季桓子看出端倪,于是将孔子逼走。季桓子死后,其子季康子继位。季康子任用孔子的弟子冉有、季路,对内抗衡日益膨胀的家臣势力,以及孟孙氏与叔孙氏,对外抵御吴国、齐国的侵略。在冉有、季路的劝说写,季康子迎回了周游列国的孔子。
后来,季康子准备讨伐小国颛臾,派冉有、季路来询问孔子的意见。于是就出现了千古传颂的《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向两名得意门生询问季康子讨伐颛臾的理由,冉有先是用“季孙氏想要攻打,我们作为家臣劝说不动”的理由搪塞,被孔子借“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拆穿后又推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核心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季孙氏子孙们的忧虑。
听罢后的孔子,先是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叱责了为季孙氏找借口的冉有,再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劝诫两人,最后忧心忡忡指出,季孙氏的隐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冉有、季路从孔子处返回后向季康子复述了老师的话,季康子最终放弃了攻打颛臾。
后来,季康子准备讨伐小国颛臾,派冉有、季路来询问孔子的意见。于是就出现了千古传颂的《季氏将伐颛臾》。孔子向两名得意门生询问季康子讨伐颛臾的理由,冉有先是用“季孙氏想要攻打,我们作为家臣劝说不动”的理由搪塞,被孔子借“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拆穿后又推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核心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季孙氏子孙们的忧虑。
听罢后的孔子,先是用“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痛恨那些不说自己想那样做却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叱责了为季孙氏找借口的冉有,再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劝诫两人,最后忧心忡忡指出,季孙氏的隐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冉有、季路从孔子处返回后向季康子复述了老师的话,季康子最终放弃了攻打颛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