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逸趣其五—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祸起萧墙(2)
此时的齐国经历公孙无知之乱与雍廪反正,在位的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恒公是襄公、文姜的弟弟,哀姜、叔姜的哥哥,自然支持自己的外甥闵公。为制衡庆父,恒公特地派人从陈国请回了季友做鲁国的相国,并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了解情况。
仲孙湫回国后向恒公报告,指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果然没过多久,庆父又与哀姜勾结,派人杀死闵公后自立。季友带着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申逃到邾国,发文声讨庆父。鲁国人苦庆父日久,纷纷响应。庆父见事不妙逃到莒国,哀姜也逃到邾国。季友乘势回到鲁国,拥立公子申为国君,即鲁僖公。
僖公继位后要求莒国交还庆父。庆父托好友公子鱼向僖公求情。公子鱼回来后不见庆父,而是在屋外嚎啕大哭。庆父叹息说道:这是公子鱼的哭声,他不肯来见我却嚎啕大哭,结果我已经知道了。于是悬梁自尽,鲁国几十年的动荡终于得到平息。
二、祸起萧墙
庆父死后,鲁国延绵几十年的祸乱终于终结。鲁僖公为感谢季友的功绩,将汶水北面的土地和费这个地方赏赐给了季友,自此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同时,虽然叔牙与庆父先后死亡,但季友不忍兄弟绝嗣,恳请国君由其后人继承父辈的爵位与封地,庆父与叔牙的后人分别被称为孟孙氏与叔孙氏。季孙氏与孟孙氏、叔孙氏共同执掌国政,鲁人称之为“三桓”。特别是季孙氏,自季友的孙子季文子始,文子、武子、平子三代连续执掌国政,以致出现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
但是正如数千年后,战国时代的日本那样,“下克上”的风气一旦形成,便会持续扩散。先是诸侯窃取了周天子的权威,再是公卿篡夺了诸侯的权柄,现在轮到公卿的家臣篡夺公卿们的权力了。季平子死后,季孙氏家臣阳虎趁新家主季孙斯(季桓子)年幼而将其囚禁,从而代替季桓子执鲁政达三年之久。
仲孙湫回国后向恒公报告,指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果然没过多久,庆父又与哀姜勾结,派人杀死闵公后自立。季友带着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申逃到邾国,发文声讨庆父。鲁国人苦庆父日久,纷纷响应。庆父见事不妙逃到莒国,哀姜也逃到邾国。季友乘势回到鲁国,拥立公子申为国君,即鲁僖公。
僖公继位后要求莒国交还庆父。庆父托好友公子鱼向僖公求情。公子鱼回来后不见庆父,而是在屋外嚎啕大哭。庆父叹息说道:这是公子鱼的哭声,他不肯来见我却嚎啕大哭,结果我已经知道了。于是悬梁自尽,鲁国几十年的动荡终于得到平息。
二、祸起萧墙
庆父死后,鲁国延绵几十年的祸乱终于终结。鲁僖公为感谢季友的功绩,将汶水北面的土地和费这个地方赏赐给了季友,自此季友的子孙被称为季孙氏。同时,虽然叔牙与庆父先后死亡,但季友不忍兄弟绝嗣,恳请国君由其后人继承父辈的爵位与封地,庆父与叔牙的后人分别被称为孟孙氏与叔孙氏。季孙氏与孟孙氏、叔孙氏共同执掌国政,鲁人称之为“三桓”。特别是季孙氏,自季友的孙子季文子始,文子、武子、平子三代连续执掌国政,以致出现人民只知道有季氏,不知道有鲁君的情况。
但是正如数千年后,战国时代的日本那样,“下克上”的风气一旦形成,便会持续扩散。先是诸侯窃取了周天子的权威,再是公卿篡夺了诸侯的权柄,现在轮到公卿的家臣篡夺公卿们的权力了。季平子死后,季孙氏家臣阳虎趁新家主季孙斯(季桓子)年幼而将其囚禁,从而代替季桓子执鲁政达三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