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卷(2)
2023-12-20 来源:百合文库
(请注意,这里的“0号选手”可以是一个人更可以是一群人。)
所以其实很清楚了,内卷的底层逻辑是一种思维惯性,盲目地将“做A可以得到B”与“不做A得不到B”画上了等号,好像是踩着前人的脚印妄想复制成功,实际上是一种自己生活迷茫的体现——颇有些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偷懒的意味。
正因为如此,我们绝不应该推崇内卷文化。这种“我要跑得跟你一样快,让自己也不被落下”的理念只能阻挡我们看向更高的天空,更深的大洋,以及层层山峰的目光。当我们在不断挑战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极限同时怨恨别人的极限怎么就比我还要高的时候,殊不知,别人用跑步的方式抵达的终点线,你完全可以坐飞机去,坐地铁去,坐过山车去——哪怕就扔个纸飞机呢?更何况,人生本来就是用来无限探寻的,何必盲求同一个终点线呢?
不可否认,当下网络实在是发达得有些过头了,随时随地我们都能发现比我们更优秀更棒棒的大有人在,在评论区里用符号画垃圾桶的行为也颇为常见。显然,我们在别人的视频中看见了理想的自己的模样,可在惊叹他人与哀叹自己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想一下,别人做成这件事背后所耗费的资源、钱财、精力、时间,是否是自己可以通过同等的努力(或者更努力)来弥补或是实现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不妨试试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不如三连一下就好。
总之,面对内卷这一命题,我们更需要冷静一点,分辨出什么是可以卷,什么是可以卷但没必要,什么是完全不用卷的。我认为,在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后,确定努力的目标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抑或是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是单纯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那么其实是完全可以“卷”一下的。若这般“卷”完后,今天的自己似乎比之前在思想/见识/体魄等等一系列的评判原则下的任意一条有了些许的进步,那么其实这就完全不再是内卷了,而是很自然的人生进程。而这种良性的自我提升,若没有影响到别人,是完全不用在乎别人的目光的——哪怕他们说你在“内卷”。
所以其实很清楚了,内卷的底层逻辑是一种思维惯性,盲目地将“做A可以得到B”与“不做A得不到B”画上了等号,好像是踩着前人的脚印妄想复制成功,实际上是一种自己生活迷茫的体现——颇有些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偷懒的意味。
正因为如此,我们绝不应该推崇内卷文化。这种“我要跑得跟你一样快,让自己也不被落下”的理念只能阻挡我们看向更高的天空,更深的大洋,以及层层山峰的目光。当我们在不断挑战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极限同时怨恨别人的极限怎么就比我还要高的时候,殊不知,别人用跑步的方式抵达的终点线,你完全可以坐飞机去,坐地铁去,坐过山车去——哪怕就扔个纸飞机呢?更何况,人生本来就是用来无限探寻的,何必盲求同一个终点线呢?
不可否认,当下网络实在是发达得有些过头了,随时随地我们都能发现比我们更优秀更棒棒的大有人在,在评论区里用符号画垃圾桶的行为也颇为常见。显然,我们在别人的视频中看见了理想的自己的模样,可在惊叹他人与哀叹自己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想一下,别人做成这件事背后所耗费的资源、钱财、精力、时间,是否是自己可以通过同等的努力(或者更努力)来弥补或是实现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不妨试试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不如三连一下就好。
总之,面对内卷这一命题,我们更需要冷静一点,分辨出什么是可以卷,什么是可以卷但没必要,什么是完全不用卷的。我认为,在认真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后,确定努力的目标不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抑或是获取更多的利益,而是单纯的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那么其实是完全可以“卷”一下的。若这般“卷”完后,今天的自己似乎比之前在思想/见识/体魄等等一系列的评判原则下的任意一条有了些许的进步,那么其实这就完全不再是内卷了,而是很自然的人生进程。而这种良性的自我提升,若没有影响到别人,是完全不用在乎别人的目光的——哪怕他们说你在“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