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轮下》随感(2)
故而,作者几乎没有在故事情节上费太大的功夫,我在阅读时其实基本都能猜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还是对于我这种许久未看小说的人来说。我们见证主人公汉斯的人生一步步走向高峰,再慢慢坠入谷底,最后不出意外得到了悲剧的结局。同样不出意外的,在走向高峰的过程中,气氛是悲情的,压抑的;而在走向谷底的过程中,则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新奇与未知,充满了青年该有的活力。故而,这篇故事同样可以视作是作者情感从平地走向谷底再爬升到高峰的过程,相当奇妙。在一部小说中,享受两种不同的行文起伏,并行的发生着,我觉得相当有魅力。
同样的,在这样平稳行进的情节中,作者的态度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对当时培养神职人员的高等教育模式的批判,对自己的青春耗费在无意义的重复学习中的愤怒与不甘。这是本书译序中极力称赞的地方,黑塞旗帜鲜明的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像斗士一样向宗教,向社会运行体制发出挑战。这一段时期德国的历史我并不清楚(1877年黑塞出生),总感觉按照自己的常识,那时的教育不该如黑塞所写这般不堪。如此说来实际启蒙运动的影响需要被局限,而科技革命或许才是真正推动教育大发展的因素。如此说来,一战的宗教味是不是应该很浓烈呢。黑塞向旧教育的挑战或许是此书获得诸多殊荣的原因,不过我倒没啥感触,倒是闲来无事生发了点历史的小思考。
对我而言,《在轮下》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我正巧经历了如小说所写的迷茫,压抑,激情,燃烧,经历了从高中到大学之后并不算愉悦也不算疼痛的过渡。我虽不会去相信汉斯的结局或许会是我结局的翻版,也不会希冀从这部小说中得到前路的指引,但黑塞在许多细节上确实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不由感慨“哇,黑塞真的太会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汉斯考过州试时自己和父亲的表现。汉斯是这样的反应:“要是我想的话,”他不觉脱口而出,“我是可以考第一名的。”
汉斯与父亲的对话更是精彩,平时毫无幽默可言的汉斯,现在说话带着俏皮和骄傲:
现在更可以去钓鱼了。当汉斯回家时,父亲正好站在大门口。
同样的,在这样平稳行进的情节中,作者的态度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对当时培养神职人员的高等教育模式的批判,对自己的青春耗费在无意义的重复学习中的愤怒与不甘。这是本书译序中极力称赞的地方,黑塞旗帜鲜明的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像斗士一样向宗教,向社会运行体制发出挑战。这一段时期德国的历史我并不清楚(1877年黑塞出生),总感觉按照自己的常识,那时的教育不该如黑塞所写这般不堪。如此说来实际启蒙运动的影响需要被局限,而科技革命或许才是真正推动教育大发展的因素。如此说来,一战的宗教味是不是应该很浓烈呢。黑塞向旧教育的挑战或许是此书获得诸多殊荣的原因,不过我倒没啥感触,倒是闲来无事生发了点历史的小思考。
对我而言,《在轮下》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我正巧经历了如小说所写的迷茫,压抑,激情,燃烧,经历了从高中到大学之后并不算愉悦也不算疼痛的过渡。我虽不会去相信汉斯的结局或许会是我结局的翻版,也不会希冀从这部小说中得到前路的指引,但黑塞在许多细节上确实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不由感慨“哇,黑塞真的太会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汉斯考过州试时自己和父亲的表现。汉斯是这样的反应:“要是我想的话,”他不觉脱口而出,“我是可以考第一名的。”
汉斯与父亲的对话更是精彩,平时毫无幽默可言的汉斯,现在说话带着俏皮和骄傲:
现在更可以去钓鱼了。当汉斯回家时,父亲正好站在大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