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巧舌如簧心胸狭窄?原来红学家也会误读红楼(4)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不止一次分析过黛玉为什么会说刘姥姥是母蝗虫,可这母蝗虫三字,最先出现不是在黛玉口中,而是回目里。
黛玉嘲笑刘姥姥是母蝗虫在原文第四十二回,而曹公在第四十一回的回目里,就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了,这一回下半回的回目是“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也就是说,这母蝗虫是曹公对刘姥姥的戏谑评价,有取笑的意味,但没有任何嘲讽之意,更不要说是“破口辱骂”了,说一个人是“母蝗虫”怎么就成了辱骂了呢?
如果真的是辱骂,真的与黛玉一个大小姐的身份不符,像宝钗这样成熟端庄的女孩,早就闭口不言或借故躲开了,但她并没有,而是对黛玉的“母蝗虫”三字进行了解释,众人也都跟着大笑不止,包括史湘云在内。
老先生要说黛玉这话是辱骂刘姥姥,那宝钗湘云等人的附和大笑,岂不是为黛玉的辱骂叫好点赞吗?
他说林黛玉在刘姥姥走后,十分得意地对刘姥姥破口辱骂,这样的点评未免有些主观情绪化了,什么叫十分得意?什么叫作破口辱骂?这分明是把黛玉看成了秋桐夏金桂一样的泼妇了。
宝钗还跟着评价说: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到也快。如果“母蝗虫”是辱骂之词,宝钗会跟着点评?
曹公也在回目里对黛玉的这一回玩笑,说是“潇湘子雅谑补馀香”,这分明是一种肯定和认可的态度。可老先生就是对黛玉反感强烈,还说她“这是什么气味?什么心田?”好像在说,“这是什么居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喜欢一个人,他身上的缺点也会成为优点。而我们讨厌一个人,他身上的优点也会变成缺点,而缺点更会被放大成为缺陷。
对红楼梦里的这些薄命女子,我曾经很无知地分了好坏高低,尤其对袭人,可以说有着很大的偏见,但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对红楼的认识也在加深,旧有的一些偏见也在慢慢被纠正,看待人物慢慢也就变得客观中立。
当然,林黛玉这个角色,在后世能有这样多元化的评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曹雪芹在角色塑造上的巨大成功。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黛玉嘲笑刘姥姥是母蝗虫在原文第四十二回,而曹公在第四十一回的回目里,就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了,这一回下半回的回目是“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也就是说,这母蝗虫是曹公对刘姥姥的戏谑评价,有取笑的意味,但没有任何嘲讽之意,更不要说是“破口辱骂”了,说一个人是“母蝗虫”怎么就成了辱骂了呢?
如果真的是辱骂,真的与黛玉一个大小姐的身份不符,像宝钗这样成熟端庄的女孩,早就闭口不言或借故躲开了,但她并没有,而是对黛玉的“母蝗虫”三字进行了解释,众人也都跟着大笑不止,包括史湘云在内。
老先生要说黛玉这话是辱骂刘姥姥,那宝钗湘云等人的附和大笑,岂不是为黛玉的辱骂叫好点赞吗?
他说林黛玉在刘姥姥走后,十分得意地对刘姥姥破口辱骂,这样的点评未免有些主观情绪化了,什么叫十分得意?什么叫作破口辱骂?这分明是把黛玉看成了秋桐夏金桂一样的泼妇了。
宝钗还跟着评价说: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到也快。如果“母蝗虫”是辱骂之词,宝钗会跟着点评?
曹公也在回目里对黛玉的这一回玩笑,说是“潇湘子雅谑补馀香”,这分明是一种肯定和认可的态度。可老先生就是对黛玉反感强烈,还说她“这是什么气味?什么心田?”好像在说,“这是什么居心?”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喜欢一个人,他身上的缺点也会成为优点。而我们讨厌一个人,他身上的优点也会变成缺点,而缺点更会被放大成为缺陷。
对红楼梦里的这些薄命女子,我曾经很无知地分了好坏高低,尤其对袭人,可以说有着很大的偏见,但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对红楼的认识也在加深,旧有的一些偏见也在慢慢被纠正,看待人物慢慢也就变得客观中立。
当然,林黛玉这个角色,在后世能有这样多元化的评价,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曹雪芹在角色塑造上的巨大成功。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