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随笔——端午篇(2)
2023-12-16 来源:百合文库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端午有很多习俗,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特征赋予其不同的内涵。一个偏远的、鲜为人知的山村——我的家乡,却只有最为普遍的两项——粽子和拜佛。拜佛是泉南佛国一件很神圣且必须坚持完成的民俗,甚至可以上升为日常的行为规范。端午节是我们向上天祈求好运很重要的时节,通常是由家家户户中年岁较大的老人带领,准备好谷物、生鲜、肉类等祭品,整齐地在赤红的大方桌上摆开,凌晨或清晨摆上祭品,待黄昏众神祇充分享用后,再烧金纸、点香,默默祈祷最后帮神祇“解决剩菜”。可能我们年轻一辈并不相信这种仪式可以带来些许好运,或者有些老人也从不相信其能带来物质具体的财富,但我们总是默默遵循,通过这一方式把祝福留给家人。再来说粽子吧。即便是再不会干活的老人都能熟稔地包出多种口味的粽子。奶奶总是坐在天井的台阶上,背向着大门,脚边放着两个大桶——一个放粽叶和各种食材(如果是包肉粽的话),一个放已经洗干净泡水的糯米。
奶奶包粽子速度很快,对不同粽叶所能容纳的糯米也有充分的估计,以至于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就能得到一大盆大小均匀精致美观的粽子。儿时的我调皮,总喜欢把她包好的粽子费力拆掉,她却总不介意再多包一遍,大一点,就知道安安静静地坐着看她包粽子。粽叶上有很多褶皱,就像奶奶饱经沧桑的手,这样的手包不出完全香甜的粽子,只是把淡淡的清苦藏在了布满黑斑的粽叶里。史铁生曾说过,故乡是一种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辽阔无比的心情,我想只有这种清苦,才真正唤起我对故乡的依恋。然而现在,奶奶面瘫偏头痛在他乡静养,子女们各奔东西,回乡遥遥无期,只能在回忆中反复咀嚼天伦之乐,就连简单但令人魂牵梦绕的自包粽子,也被油腻的商业性极强的自热粽子所取代,甚至唤不起品尝的意愿。
端午最初是祭祀谷神的节日,但每每提到粽子都会先怀念那位汨罗江边的先贤。在一个“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的时代,他始终坚持内心的大义,忧国忧民,以《离骚》寄寓气节,让我们跨越千年,感受理想坚守中的愤怒、痛苦和坚定;以《天问》展现对美好的追求,用“香草美人”作为做人追求和准则;以《九歌》始终保持积极入世的心态。“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他内心深厚的家国情怀。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正是有像屈原这样的人,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坚守道义,有的出其所学,有的丹心报国,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非凡的自信和底气。我想,这是端午真正意义所在,即在初夏之际使我们的内心归于沉静,以贤者为精神标识,重拾初心,带着梦想奔赴使命。
而在这初夏之际,我贪婪着呼吸着干爽的空气,望着晚风,听着余晖和彩云的唱诗,从灵魂深处鼓起斗志,用奋斗开启新的征途。在此,也祝愿所有高考中考考生心想事成,成功“高粽”。
奶奶包粽子速度很快,对不同粽叶所能容纳的糯米也有充分的估计,以至于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就能得到一大盆大小均匀精致美观的粽子。儿时的我调皮,总喜欢把她包好的粽子费力拆掉,她却总不介意再多包一遍,大一点,就知道安安静静地坐着看她包粽子。粽叶上有很多褶皱,就像奶奶饱经沧桑的手,这样的手包不出完全香甜的粽子,只是把淡淡的清苦藏在了布满黑斑的粽叶里。史铁生曾说过,故乡是一种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辽阔无比的心情,我想只有这种清苦,才真正唤起我对故乡的依恋。然而现在,奶奶面瘫偏头痛在他乡静养,子女们各奔东西,回乡遥遥无期,只能在回忆中反复咀嚼天伦之乐,就连简单但令人魂牵梦绕的自包粽子,也被油腻的商业性极强的自热粽子所取代,甚至唤不起品尝的意愿。
端午最初是祭祀谷神的节日,但每每提到粽子都会先怀念那位汨罗江边的先贤。在一个“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的时代,他始终坚持内心的大义,忧国忧民,以《离骚》寄寓气节,让我们跨越千年,感受理想坚守中的愤怒、痛苦和坚定;以《天问》展现对美好的追求,用“香草美人”作为做人追求和准则;以《九歌》始终保持积极入世的心态。“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他内心深厚的家国情怀。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正是有像屈原这样的人,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坚守道义,有的出其所学,有的丹心报国,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非凡的自信和底气。我想,这是端午真正意义所在,即在初夏之际使我们的内心归于沉静,以贤者为精神标识,重拾初心,带着梦想奔赴使命。
而在这初夏之际,我贪婪着呼吸着干爽的空气,望着晚风,听着余晖和彩云的唱诗,从灵魂深处鼓起斗志,用奋斗开启新的征途。在此,也祝愿所有高考中考考生心想事成,成功“高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