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媒体审判(2)

2023-12-01 来源:百合文库
第二点,信息(主观传播媒体)。为什么要加个主观呢?因为任何新闻的传播者、不管是媒体,还是人际传播(人对人的传播),都无法避免地存在主观判断和倾向性。这样的结果就是,形成主观结论。
就比如,一个学生跳楼了,而这个学生在从楼上掉下来之前,他被老师批评了。媒体的报道,必然要把两件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报道出去,这会大大增加新闻的可读性。至于两件事有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不在新闻考量之内,而是司法考量。但这个主观结论与司法结论,甚至司法还无法做出结论的时间结点形成反差,那么舆论就会产生怀疑现象。舆论是需要【意见领袖】的,而媒体的主观结论,就成为了舆论所看到的真相!
第三,信道(信息传播的渠道)。在客观事实还无法在法律层面做出判断,而媒体的主观结论先司法结论进入传播的情况下,舆论的信息偏差,将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大!而这个时间,做为信息渠道的第三个要素,也会向一个结论偏移。舆论是什么?公众认知的体现。而公众是无法保持理智的,他们会【选择性接触】,他们认为正确的结果。还是拿学生坠楼来举证,假如媒体报道之后,舆论认为是老师的原因造成学生跳楼。而学校这个时候出来辟谣,说学生坠亡与老师无关。你们是相信媒体,还是学校?众人蔫头套脑,“媒体。,“原因呢?,“第一,媒体做为第一个报道事件的意见领袖,具有主观结论的可信度、以及定罪权。第二,舆论更愿意相信一个他们认为逻辑可以自洽的假想事实。第三,学校做为当事方,缺少公信力,而媒体即便是提前下达了主观结论,但舆论缺少认清事实的其它信道。

媒体审判



第四,信宿(信息受众)。信宿在无法看到客观事实、相信媒体先司法结论一步得出来的主观结论。且在认知上,认为媒体的权威性等同于司法权威的情况下,会形成什么?【晕轮效应】。舆论会根据初步印象,形成对事件的整体印象。也就是说,一般舆论认为这是老师的过错造成的,那么就会把第一主观印象当做对事件的全部结论。“对了!那之后又会形成什么?是【选择性接触】啊!舆论会排除所以不同的声音,用结论来左右过程。而被选择性信息渠道长期覆盖的情况下,会很快形成社会情绪。即便舆论高喊只是要事实,可实际上,这个时候左右舆论判断的,根本不是事实,而是情绪!社会情绪会给司法正义带来巨大的压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司法审判,这就叫媒体审判。 且不说量刑是否公正,但确实存在争议,是典型的【媒体审判】。“没太听懂?”“随便回想一个,你们认为存在媒体审判的事例。
””然后结合信源、信息、信道和信宿,把它套进去。” 在这个事例之中,信源是什么?信源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带有情绪的,还是冷静的?
 媒体是什么?媒体是否做出了主观结论?媒体是有情绪的,还是冷静的?

媒体审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