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至暗时刻(小说)(2)
2023-12-01 来源:百合文库
一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七十岁的李隆基得到了一个令他恼羞成怒的消息:他深深信任的将领——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兴兵二十万突然反叛。但是,受打击的老皇帝即刻便恢复了正常。“安禄山,营州柳城杂胡也”。李隆基从政五十载,叱咤风云无往而不胜。岂有败于蛮胡之理。宰相杨国忠也说:此贼作乱,不过旬日,必传守诣行在。”朝廷上下一派乐观空气。
谁知,十五年六月初八,时局陡然一变。被玄宗寄予厚望的猛将哥舒翰惨败于灵宝西原,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天险潼关失守。这意味着京都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叛军兵锋直指长安城下!
“京师震恐,河东、华阴、上洛等郡皆委城而走”。玄宗朝议,一干大员被急转直下的军情吓得相顾垂泪,“上问及应对之策,皆唯唯不对”。奸相杨国忠一改战争初期的胸有成竹,毫不掩饰地提出了最为耻辱的“幸蜀之策”,即放弃长安,入蜀地避祸。其实,叛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强大,正如高适进言:“发国帑募城中敢死之士死守长安,未为晚。”可承平日久、年老昏庸的李三郎哪里还有年轻时“君王死社稷”的勇气,政治气氛无疑转向了毫无政治担当的“幸蜀之策”。
六月十二下午,李隆基来到兴庆宫勤政楼下令“御驾亲征“”并任命崔光远为京兆尹和西京留守,任命宦官边令诚掌管宫闱钥匙,以颖王李璬要去蜀地为名,令蜀地做准备迎接颖王。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禁军,赐钱帛,选良马九百余”。傻子也能看出来这不是“御驾亲征”,而是弃城逃跑的前奏。
二
时间来到了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李隆基一生中的至暗时刻。
天还蒙蒙亮,细雨笼罩着都城。在数千禁军的护卫之下,李隆基一众人秘密离开禁苑西门延秋门,向着渭水便桥行进。再深的沟渠、再高的城墙、再足的物资、再多的兵勇也抵不过昏庸无能的高层。长安撤防,大唐帝国的尊严化成了朱雀大道上的树叶,随风飘散。玄宗一行,除禁军以及其首领陈玄礼和近侍宦官高力士外,只有贵妃姐妹、高阶嫔妃、皇子皇孙以及杨国忠、韦见素等机要大臣。其余人等概不知情。
天色太早,百万长安百姓还没有醒来。李隆基一行来到左藏库3,杨国忠出于不能让叛军占据京城钱财的考虑向皇上提议直接将其焚毁。可能是太过愧疚,李隆基拒绝了这一提议,说道:“贼人如果得不到钱粮,就一定会加倍搜刮百姓,不如把国库留给他们,就不会为难我的百姓了。”闻者皆掩面而泣。逃亡队伍通过了一座便桥,杨国忠为了迟滞叛军追击,下令焚桥。玄宗说,“士人百姓各避贼求生,不要绝了他们的路。”便派高力士回去灭火。中午吃饭时,有老翁郭从谨向李隆基进言道:“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亦有诣阙告其谋者,陛下往往诛之,使得逞其好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务延访忠良以广聪明,盖为此也。臣犹记宋瓃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见陛下之面而诉之乎?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七十岁的李隆基得到了一个令他恼羞成怒的消息:他深深信任的将领——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兴兵二十万突然反叛。但是,受打击的老皇帝即刻便恢复了正常。“安禄山,营州柳城杂胡也”。李隆基从政五十载,叱咤风云无往而不胜。岂有败于蛮胡之理。宰相杨国忠也说:此贼作乱,不过旬日,必传守诣行在。”朝廷上下一派乐观空气。
谁知,十五年六月初八,时局陡然一变。被玄宗寄予厚望的猛将哥舒翰惨败于灵宝西原,二十万唐军全军覆没,天险潼关失守。这意味着京都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叛军兵锋直指长安城下!
“京师震恐,河东、华阴、上洛等郡皆委城而走”。玄宗朝议,一干大员被急转直下的军情吓得相顾垂泪,“上问及应对之策,皆唯唯不对”。奸相杨国忠一改战争初期的胸有成竹,毫不掩饰地提出了最为耻辱的“幸蜀之策”,即放弃长安,入蜀地避祸。其实,叛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强大,正如高适进言:“发国帑募城中敢死之士死守长安,未为晚。”可承平日久、年老昏庸的李三郎哪里还有年轻时“君王死社稷”的勇气,政治气氛无疑转向了毫无政治担当的“幸蜀之策”。
六月十二下午,李隆基来到兴庆宫勤政楼下令“御驾亲征“”并任命崔光远为京兆尹和西京留守,任命宦官边令诚掌管宫闱钥匙,以颖王李璬要去蜀地为名,令蜀地做准备迎接颖王。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禁军,赐钱帛,选良马九百余”。傻子也能看出来这不是“御驾亲征”,而是弃城逃跑的前奏。
二
时间来到了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李隆基一生中的至暗时刻。
天还蒙蒙亮,细雨笼罩着都城。在数千禁军的护卫之下,李隆基一众人秘密离开禁苑西门延秋门,向着渭水便桥行进。再深的沟渠、再高的城墙、再足的物资、再多的兵勇也抵不过昏庸无能的高层。长安撤防,大唐帝国的尊严化成了朱雀大道上的树叶,随风飘散。玄宗一行,除禁军以及其首领陈玄礼和近侍宦官高力士外,只有贵妃姐妹、高阶嫔妃、皇子皇孙以及杨国忠、韦见素等机要大臣。其余人等概不知情。
天色太早,百万长安百姓还没有醒来。李隆基一行来到左藏库3,杨国忠出于不能让叛军占据京城钱财的考虑向皇上提议直接将其焚毁。可能是太过愧疚,李隆基拒绝了这一提议,说道:“贼人如果得不到钱粮,就一定会加倍搜刮百姓,不如把国库留给他们,就不会为难我的百姓了。”闻者皆掩面而泣。逃亡队伍通过了一座便桥,杨国忠为了迟滞叛军追击,下令焚桥。玄宗说,“士人百姓各避贼求生,不要绝了他们的路。”便派高力士回去灭火。中午吃饭时,有老翁郭从谨向李隆基进言道:“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亦有诣阙告其谋者,陛下往往诛之,使得逞其好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务延访忠良以广聪明,盖为此也。臣犹记宋瓃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见陛下之面而诉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