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3)
2023-11-30 来源:百合文库
总结: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他人建立逻辑对应关系,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逻辑关系,使可处理范围更广,判断效率更高,输出的结果更准确更优质,分别对应输入、判断、输出三个方面。
回到问题,教育的意义就是建立逻辑对应关系的意义,判断效率更高,输出结果更准确的意义,意义在于节省了资源,减少误解造成的损失,扩大认知范围,最终实现全知全能,世界大同的结果。
既然要建立逻辑对应关系,我们必须要知道,逻辑是如何建立的,如何更高效的建立逻辑关系呢?我做了一些思考。婴儿通过反复多次试验,得到不舒服,就输出哭这个动作,这里输入是刺激,输出是哭这个动作,不舒服是逻辑判断:
逻辑关系然后通过扩大输入范围,稍不顺心就哭,然后会发现有些情况下哭没有用,甚至会被批评,这时候有个批评作为输入的反馈逻辑判断:
反馈逻辑是以输出结果反馈作为输入的一次判断,如果你很满意那你下一次大概率还会重复,否则不会重复,行为1和2代表行为方式不同,因为人的需求是会改变的。此时行为2为改变判断,幼儿不再一碰就哭,多次尝试之后,幼儿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不该哭。这种通过改变判断的逻辑关系建立方式没有改变输入,可以应用在当你无法改变的局面时,可尝试改变判断,例如你想改变你和家人的关系,可以通过改变语气判断,或者用词判断,你家小孩考了59分,但比上次多了1分,你原本以是否多于60分为判断是否责骂小孩,现在改为相比上一次是否有进步,你的逻辑输出没有改变,但此次输出改变,这就是改变判断。
这里有一个问题,你接收到的环境信号为输入,你的记忆,习惯,下意识为判断,做出的举止为输出,比如你想要叫TA的名字并表白,一个名字浮现在你脑海,这已经完成一个逻辑流程,现在你没有叫出声音,你还在犹豫是否要叫出声音,此时你的脑子给你持续输入,你持续做判断,判断结果持续给到大脑,刺激大脑分泌各种激素,他要累死了,他过载了,你不管了,叫出来完事儿,此时你的逻辑结束了,输入结束,判断结束,输出结束,此时他没有回应,此时一套结果反馈,你的视觉,听觉嗅觉接收到结果反馈结果······好,卡,这里我们发现了,结果反馈是指你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所以我说的改变判断并非改变反馈逻辑的判断标准,而是改变你做出动作前的判断标准。
多说一点,小学时我经常出去玩,经过多次挨揍我发现,只要我妈叫我吃饭时我在,我就没事,如果饭吃完了还没回来必挨揍,于是我把是否回家的标准改为能否在吃饭前到家,少挨好多顿打。
回到问题,教育的意义就是建立逻辑对应关系的意义,判断效率更高,输出结果更准确的意义,意义在于节省了资源,减少误解造成的损失,扩大认知范围,最终实现全知全能,世界大同的结果。
既然要建立逻辑对应关系,我们必须要知道,逻辑是如何建立的,如何更高效的建立逻辑关系呢?我做了一些思考。婴儿通过反复多次试验,得到不舒服,就输出哭这个动作,这里输入是刺激,输出是哭这个动作,不舒服是逻辑判断:
逻辑关系然后通过扩大输入范围,稍不顺心就哭,然后会发现有些情况下哭没有用,甚至会被批评,这时候有个批评作为输入的反馈逻辑判断:
反馈逻辑是以输出结果反馈作为输入的一次判断,如果你很满意那你下一次大概率还会重复,否则不会重复,行为1和2代表行为方式不同,因为人的需求是会改变的。此时行为2为改变判断,幼儿不再一碰就哭,多次尝试之后,幼儿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不该哭。这种通过改变判断的逻辑关系建立方式没有改变输入,可以应用在当你无法改变的局面时,可尝试改变判断,例如你想改变你和家人的关系,可以通过改变语气判断,或者用词判断,你家小孩考了59分,但比上次多了1分,你原本以是否多于60分为判断是否责骂小孩,现在改为相比上一次是否有进步,你的逻辑输出没有改变,但此次输出改变,这就是改变判断。
这里有一个问题,你接收到的环境信号为输入,你的记忆,习惯,下意识为判断,做出的举止为输出,比如你想要叫TA的名字并表白,一个名字浮现在你脑海,这已经完成一个逻辑流程,现在你没有叫出声音,你还在犹豫是否要叫出声音,此时你的脑子给你持续输入,你持续做判断,判断结果持续给到大脑,刺激大脑分泌各种激素,他要累死了,他过载了,你不管了,叫出来完事儿,此时你的逻辑结束了,输入结束,判断结束,输出结束,此时他没有回应,此时一套结果反馈,你的视觉,听觉嗅觉接收到结果反馈结果······好,卡,这里我们发现了,结果反馈是指你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所以我说的改变判断并非改变反馈逻辑的判断标准,而是改变你做出动作前的判断标准。
多说一点,小学时我经常出去玩,经过多次挨揍我发现,只要我妈叫我吃饭时我在,我就没事,如果饭吃完了还没回来必挨揍,于是我把是否回家的标准改为能否在吃饭前到家,少挨好多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