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陈久金|精密的天文仪器:观测仪器(2)

2023-11-29天文仪器中国古代天文 来源:百合文库
这种不整分的传统,曾令很多人奇怪和不解,其实这是有来历的。古代天文学家用圭表测量冬至时刻到下一个冬至时刻的间隔,连续记录几年,取其平均,就得到回归年长度(古称岁实)。春秋战国时期确定的回归年长度正是365.25日,如果按此数划分圆周,太阳便一天移动一格,一年正好转一整圈,可见其用意在此。秦以后,直到西方天文学传入以前,赤道环周等于365.25度就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尽管后来回归年的长度不断改进,不断精确。本书为了区别于中国传统的“度”,凡遇西制角度单位“ °”时,一律不用“度”表示。
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于贞观初年设计制作了一架更复杂的浑仪,名曰浑天黄道仪。浑天黄道仪的外层有地平环、子午环和赤道环,均固连在仪器的基座上,叫六合仪。内层是四游环和窥管,叫四游仪。中间一层还有三个环——黄道环、赤道环和白道环,是李淳风自己的创造。古代日、月、星统称三辰,故名三辰仪。四游仪可在三辰仪内旋转,三辰仪又可在六合仪内旋转,整个仪器多达七个环,同时具备赤道、黄道、地平三套坐标系统。浑天黄道仪的主要优点在于:(1)可直接读出天体的入宿度,而不必再减去距星的赤道读数;(2)首次将月亮轨道(白道)和太阳轨道(黄道)区分开来,可直接测量月亮在白道上的位置。虽然浑天黄道仪一直闲置宫中未投入使用,却以其功能齐备而成为后世的典范。

陈久金|精密的天文仪器:观测仪器


北宋时期的浑仪数量多、工艺精,并刻意提高观测精度。比如改进窥管、校正极轴及注意仪器的安装等,带动宋代的天文研究达到一个空前的高水平。因为环与环重叠交错,给窥管造成许多盲点,又因为月亮的位置可通过赤道坐标或黄道坐标读出,故宋代浑仪大多取消了白道环,精简了结构。宋室南迁后,北宋的精良仪器都被金人移往燕京(今北京)。明初时幸存的几件连同其他元代天文仪器又移往应天府(今南京)。后来,明成祖迁都时,按1∶1比例复制了全套。现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件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仿制的宋代浑仪(见图3-4),原宋代浑仪已毁。
图3-4 明代浑仪图解
若想增加浑仪的观测功能,就需要适当地添环,然而环数太多,又给观测带来许多不便,顾此失彼,这是一对不好解决的矛盾。李淳风以后,历代浑仪制造家做了很多尝试,或减环,或移位,或替代,却始终没有得到最满意的构思。

陈久金|精密的天文仪器:观测仪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