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日本审美,从日本文学开始延展(2)

2023-11-29日本文化日本文学日本审美 来源:百合文库
女子穿起山茶花团的和服露出哀伤的笑容,在雨点里山上有团火渐渐飘下。《秋雨》变成语文阅读题的当天一度让我在大考现场抓狂,但细究“为何会这么营造情感氛围”才发现,原来这就是日本的“物哀”。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不把情感视为负面物的日本文学,不断用着“幽玄”“寂静”的意象,不管是山间团火,还是《雪国》中白茫茫的一片,被烧死的姑娘的尸体在简洁的背景下格外刺眼的场面,《藤花与草莓》中寥寥数笔的草莓、微风吹拂的藤花与回不去的时光。每一个字都带着情感的流动,让川端康成的文字再虚无,也能让读者感受到情感上的流动,大概受到这个特点的影响。
网络查阅能够告诉我答案,但文学理论却告诉了我写作动因,从“里层”中我拨开帘幕,隐约窥见了“第三层”。这大概就是文学理论以及由此学到的审美理论,能够在阅读上带给我们的帮助。

日本审美,从日本文学开始延展


日语歌曲的歌词创作与传统日本文学审美之间也有关联
《遇见夏天》(左)《长崎今日也下雨》(右)专辑封面歌词,某种程度上也许就像一首首现代诗的创作,因此日本文学的特征渗透进歌词创作之中。
无论是大高静子《遇见夏天》中“蝉鸣悠悠笑靥和之,余晖袅袅茜影晕之”的那份悠长,还是前川清《长崎今日也下雨》中“今天的长崎又下起了雨,登上了夜色下的丸山”带着传统演歌风格的那份忧伤,皆有着让人“寂静”下来的“幽玄”意象,而歌曲又因为并非仅仅是文字,更有旋律与唱腔的表达,那种简单敲打着单调乐器,听起来空旷而绵长的旋律更是放大了歌词的“幽玄感”,使得早期日本流行歌曲在表达凄楚哀伤、缠绵悱恻的感情上成为一绝。
这样的趋势虽然在进近两三个年代因为西方文化加速深入,以及日本文化输出至全球的需要,音乐风格变得更加国际化的同时,这种“幽玄感”渐渐为“具象感”所取代,在2022年4月21日Eve(歌手/唱见艺名)发行的《泡泡(Uta客串合唱)》中“即使不在这条轨道上,依旧不知疲倦从不停步”的歌词描述,加上更快的音乐节奏,似乎显得更加地有连贯性和故事性,而这也是普遍而言近年来以商业目的创作之曲目的普遍特点。然而,属于传统日本文学发达的情感表征真的就完全消失了吗?很多曲目,看似有了一点故事性,实际上在逻辑性中间仍旧穿插有暗喻性的情感表达,Mafumafu(歌手/唱见艺名)在讲述完“若想修改掉那里的错误的话,就用橡皮擦慢慢擦掉好了”这样的具体事件后,却突然加入“模糊的污浊,和我的脸庞”之类的意象,这样的意象似乎看起来没那么“幽玄”,但是放在歌曲中,这种前言不搭后语的表述顺序,在逻辑中似乎就无形中营造出一种“幽玄感”,进而在具体中又传达给听众以抽象的情感。

日本审美,从日本文学开始延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