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2)
2023-11-23 来源:百合文库
天宝十五载(756)玄宗躲避叛贼,走到马嵬坡,父老乡亲拦路请求留下太子李亨讨伐叛贼,玄宗应允,派寿王李瑁与内侍高力士传谕太子,李亨于是回转返还。
十五日,歇驻马嵬,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杀了杨国忠与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玄宗赐贵妃杨玉环死。
七月初九,李亨到达灵武。初十,裴冕等人请皇太子李亨就皇帝位。十二日,李亨在灵武登皇位,奉玄宗为上皇天帝,施行大赦,改年号为“至德”。
至德二载(757)初六,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十二月初三,上皇天帝玄宗自蜀郡返还京城。
至德二载(757) 十二月二十二日,史思明投降。乾元元年十四日史思明杀范阳节度副使乌承恩复叛。
乾元二年(759) 史思明诱杀安庆绪 四月,自称大燕应天皇帝。
上元二年(761)三月十三日,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十七日肃宗在长生殿逝世,终年五十二岁。 二十日(5月18日) ,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
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兵败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叛乱兵变在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时有发生”且安史之乱最终也被平定,但历代史学官方却普遍将其定义为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更是对大唐乃至之后的中原王朝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诸如经济,文化,民族地位,对外政策等等。虽然此后大唐依然存续了一百多年,但自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统治出现的各种问题大部分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在这持续不到八年的动乱中找到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大唐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到了历代封建王朝的巅峰,无论人口数量,统治面积,军队战力,文教传播,都达到了极其昌盛的状态,然而在极度的繁盛掩盖之下历朝历代所面对过的以及没有面对过的如内外之间矛盾,朝堂政策的弊病,土地兼并的愈发严重,府兵制的崩坏募兵制的实施以及频繁对外用兵导致的兵权外流藩镇坐大,等等问题已经积压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安史之乱既是其崩溃的引爆点也是其"盛极而衰“的起点。其后因为叛军首领安禄山,史思明均为胡人,其叛军内部主力也多为北地胡人(其实叛军内汉人数量并不占少数甚至要超过胡人),加之平叛之后唐廷及皇帝急需转移内部矛盾因此更多的将叛乱原因归咎于叛军的胡人身份,由此开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开始逐渐影响唐王朝及后世,这也就导致了自汉以来开放包容的中华大地开始变的保守内敛且排外。
开始衰弱的唐帝国也无力继续向西开拓甚至无力经营以掌握的西域商路,”丝绸之路“的衰落也进一步影响之后的世界格局。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廷任命了大量在平叛之战中立有战功的功臣武将,降将以及帮助唐廷平叛的少数民族将领为各地方节度使,这也是他们当时跟随朝廷平叛或投降的条件。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得以快速稳定了战后国内混乱的局面,然而也使得节度使等藩镇势力在安史之乱后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愈发壮大,虽然在当时并没有马上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绝大多数节度使还能服从朝廷的调遣,但“尾大不掉”之势已成朝廷和皇帝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危害,但彼时留给他们可以做的选择已经不多了!
十五日,歇驻马嵬,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杀了杨国忠与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玄宗赐贵妃杨玉环死。
七月初九,李亨到达灵武。初十,裴冕等人请皇太子李亨就皇帝位。十二日,李亨在灵武登皇位,奉玄宗为上皇天帝,施行大赦,改年号为“至德”。
至德二载(757)初六,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十二月初三,上皇天帝玄宗自蜀郡返还京城。
至德二载(757) 十二月二十二日,史思明投降。乾元元年十四日史思明杀范阳节度副使乌承恩复叛。
乾元二年(759) 史思明诱杀安庆绪 四月,自称大燕应天皇帝。
上元二年(761)三月十三日,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十七日肃宗在长生殿逝世,终年五十二岁。 二十日(5月18日) ,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
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兵败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叛乱兵变在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时有发生”且安史之乱最终也被平定,但历代史学官方却普遍将其定义为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站在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更是对大唐乃至之后的中原王朝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诸如经济,文化,民族地位,对外政策等等。虽然此后大唐依然存续了一百多年,但自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统治出现的各种问题大部分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在这持续不到八年的动乱中找到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大唐几乎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到了历代封建王朝的巅峰,无论人口数量,统治面积,军队战力,文教传播,都达到了极其昌盛的状态,然而在极度的繁盛掩盖之下历朝历代所面对过的以及没有面对过的如内外之间矛盾,朝堂政策的弊病,土地兼并的愈发严重,府兵制的崩坏募兵制的实施以及频繁对外用兵导致的兵权外流藩镇坐大,等等问题已经积压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安史之乱既是其崩溃的引爆点也是其"盛极而衰“的起点。其后因为叛军首领安禄山,史思明均为胡人,其叛军内部主力也多为北地胡人(其实叛军内汉人数量并不占少数甚至要超过胡人),加之平叛之后唐廷及皇帝急需转移内部矛盾因此更多的将叛乱原因归咎于叛军的胡人身份,由此开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开始逐渐影响唐王朝及后世,这也就导致了自汉以来开放包容的中华大地开始变的保守内敛且排外。
开始衰弱的唐帝国也无力继续向西开拓甚至无力经营以掌握的西域商路,”丝绸之路“的衰落也进一步影响之后的世界格局。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廷任命了大量在平叛之战中立有战功的功臣武将,降将以及帮助唐廷平叛的少数民族将领为各地方节度使,这也是他们当时跟随朝廷平叛或投降的条件。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得以快速稳定了战后国内混乱的局面,然而也使得节度使等藩镇势力在安史之乱后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愈发壮大,虽然在当时并没有马上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绝大多数节度使还能服从朝廷的调遣,但“尾大不掉”之势已成朝廷和皇帝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危害,但彼时留给他们可以做的选择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