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韵(3)
没什么意思。
文学上有一个和人生极度重叠的命题,叙事是单向的,人生同样如此。古典戏剧对命运的塑造以巧合堆砌,比如俄狄浦斯王(Oedipus)的杀父娶母本质上仍是随机混沌的结果,包括哈姆莱特(Hamlet)的复仇左右摇摆也不过是巧合让他知晓了真相。在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L'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中,作者论述特蕾莎与托马斯的相遇相爱时以极刻薄的手法将其化为一种纯粹的意外,并把《安娜·卡列妮娜》(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开头与结尾富有暗示性的桥段加以应用,极大程度上把文学性的爱情敲碎。即:命运就是来自人本身弱点的巧合。
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给了另一种解法,令人眼花缭乱的叙述线打破了常规。总之,此处命运在时空面前已无实际意义。
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那首诗家喻户晓,《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而事实上这取决于是否回想过往的选择,是否后悔,是否满意现在。当此刻无法使人满意,必然导致悔恨。回想没有选择的道路是原罪,是不可饶恕,是伊甸园里的生命之果,是被赐予黑暗的该隐。
所以余韵就是人生选择后的长期结果。很多选择是隐性的,有人冠以努力、拼搏,试图以不稳定的词藻描述一个不稳定的隐性选择,可笑可憎。
有人跟我说过:“回忆是毒酒。”所以不要往后看了,至于是否向前看,并非我能左右的东西。我做决定时固执己见,没有原因便先摆明立场,也许会被说服而更改,但决不会后悔。这种态度被很多人无奈地批评过,但似乎收敛不大,近年来做决断的能力直线下降,完全不可能说出诸如“不想成为任何人的期待”的话,被拖着向心里越来越远的地方走。如果一定有什么优点,那就是我被拖着也不大后悔。
写下去吧,如果真的要写。到最后,会明白,写的多没什么用,不环保,而且都是垃圾。
——————————
作于高考后的第二周,谨以此纪念我那可悲而自我满足的应试教育生活。
以及无法摆脱的一点点虚荣。
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