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结荡寇志(教头林冲著)第二十七回——第三十一回(30)
好一片绿芜芳草地,复又寂静无声,只得行雁阵阵,一抹残阳。
本回死亡人物:召忻、高梁
第三十一回 四太子力救女飞卫 吴学究强渡油江口
召忻、高梁双双阵亡!洞庭、淮西人马便聚做一处。杨么派出五股马军,皆用树枝拴住马尾,分做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五路退去,以乱官军视听。大军则退入北面山林之中。那杨么仍不放心,教弓弩手据住上山要路,以防万一。点视大小将佐,几乎个个带伤。那镇三山黄信早将縻貹项上羽箭拔去,用束缚兜住,教四个军士慢慢抬上山来。众人都来探视。杨么看了一回,从怀中取出金创药来,替縻貹敷上,道:“幸而縻将军躲得及时,弓箭射得偏了,不致坏了性命。只是若无良医调治,颈伤恐难以复元。日后武艺上难免大有折损。”杜壆道:“我淮西这里,故武王之表弟范全,乃是梁山神医安道全的徒弟,想必治得此伤。只是南丰一战后,此人不知所踪,生死未卜。”縻貹却缓缓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众位不必介怀。如今还是早日回归洞庭为上。”众人点头,便商量起南归之策来。
却说陈丽卿被使斧将抢出战团,看那人时,正是昔日于凤皇山救过自己性命的“宗弼”壮士。丽卿心中大喜,却无暇感激兀朮,对他道:“召将军为救奴家,如今身陷重围。还望宗壮士将这匹马借我一用,我去救他出来。”兀朮道:“娘子这番心思,本是人之常情。只是如今敌众我寡,纵然再寻得一匹好马,我与娘子同去救人,怕是只能再送上两条性命。”丽卿道:“明知如此,奴家也一定要去,否则便是不义之徒了。”兀朮道:“娘子若当真重义,便应速回官军那里,搬大队人马回来营救。”丽卿道:“只恐那时便来不及了。”兀朮道:“若果真如此,娘子留得性命,也好日后为他报仇。”丽卿适才心乱,此刻听了兀朮这话,也知他所言非虚,只得依从。也不知是形势紧急所致,或是个中更有其他缘由,二人分前后,共乘一马,由东南方向绕路前往苟桓、栾廷玉处。至于男女授受,亲与不亲,便无人理会了。
二人行了二十里路,前面烟尘滚处,远远望见一彪人马,打了泾原军的旗号,列队前来。丽卿大喜,便教兀朮催马,一同前去相见。哪知兀朮道:“我二人如此这般,唯恐人多口杂,于娘子日后不利,还是就此作别罢。”丽卿怅然道:“多谢壮士细心。只不知,今后可有再见之日?”兀朮从腰间摘下一块令牌,递给丽卿。丽卿见那牌子三寸见方,正面刻了一只苍鹰,苍鹰之上,镶了一颗东珠,约有半寸大小,晶莹剔透。兀朮道:“此鹰唤做海东青,产于塞外混同江、东海之间。娘子若是有心,拿了这块令牌,前去塞外,大小关隘便畅通无阻,届时在下必会倒履相迎。”丽卿道:“据我所知,塞外便是那金国地界。莫非你竟是女真人的大官不成?”兀朮道:“在下确有难言之隐,往日便不敢轻易吐露身份,还望娘子恕罪。如今你我也算生死之交,便说与娘子一人得知罢。”丽卿道:“壮士但说无妨,奴家决不教第三人知晓便是。
本回死亡人物:召忻、高梁
第三十一回 四太子力救女飞卫 吴学究强渡油江口
召忻、高梁双双阵亡!洞庭、淮西人马便聚做一处。杨么派出五股马军,皆用树枝拴住马尾,分做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五路退去,以乱官军视听。大军则退入北面山林之中。那杨么仍不放心,教弓弩手据住上山要路,以防万一。点视大小将佐,几乎个个带伤。那镇三山黄信早将縻貹项上羽箭拔去,用束缚兜住,教四个军士慢慢抬上山来。众人都来探视。杨么看了一回,从怀中取出金创药来,替縻貹敷上,道:“幸而縻将军躲得及时,弓箭射得偏了,不致坏了性命。只是若无良医调治,颈伤恐难以复元。日后武艺上难免大有折损。”杜壆道:“我淮西这里,故武王之表弟范全,乃是梁山神医安道全的徒弟,想必治得此伤。只是南丰一战后,此人不知所踪,生死未卜。”縻貹却缓缓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众位不必介怀。如今还是早日回归洞庭为上。”众人点头,便商量起南归之策来。
却说陈丽卿被使斧将抢出战团,看那人时,正是昔日于凤皇山救过自己性命的“宗弼”壮士。丽卿心中大喜,却无暇感激兀朮,对他道:“召将军为救奴家,如今身陷重围。还望宗壮士将这匹马借我一用,我去救他出来。”兀朮道:“娘子这番心思,本是人之常情。只是如今敌众我寡,纵然再寻得一匹好马,我与娘子同去救人,怕是只能再送上两条性命。”丽卿道:“明知如此,奴家也一定要去,否则便是不义之徒了。”兀朮道:“娘子若当真重义,便应速回官军那里,搬大队人马回来营救。”丽卿道:“只恐那时便来不及了。”兀朮道:“若果真如此,娘子留得性命,也好日后为他报仇。”丽卿适才心乱,此刻听了兀朮这话,也知他所言非虚,只得依从。也不知是形势紧急所致,或是个中更有其他缘由,二人分前后,共乘一马,由东南方向绕路前往苟桓、栾廷玉处。至于男女授受,亲与不亲,便无人理会了。
二人行了二十里路,前面烟尘滚处,远远望见一彪人马,打了泾原军的旗号,列队前来。丽卿大喜,便教兀朮催马,一同前去相见。哪知兀朮道:“我二人如此这般,唯恐人多口杂,于娘子日后不利,还是就此作别罢。”丽卿怅然道:“多谢壮士细心。只不知,今后可有再见之日?”兀朮从腰间摘下一块令牌,递给丽卿。丽卿见那牌子三寸见方,正面刻了一只苍鹰,苍鹰之上,镶了一颗东珠,约有半寸大小,晶莹剔透。兀朮道:“此鹰唤做海东青,产于塞外混同江、东海之间。娘子若是有心,拿了这块令牌,前去塞外,大小关隘便畅通无阻,届时在下必会倒履相迎。”丽卿道:“据我所知,塞外便是那金国地界。莫非你竟是女真人的大官不成?”兀朮道:“在下确有难言之隐,往日便不敢轻易吐露身份,还望娘子恕罪。如今你我也算生死之交,便说与娘子一人得知罢。”丽卿道:“壮士但说无妨,奴家决不教第三人知晓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