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写作技巧表达之愚见(5)
从根本上来说,文学也好,绘画也好,只要是艺术,那就是对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部分进行具体表现的一种手段。
女学生用“就像血红的夕阳”一句话来打发掉的夕阳的色彩,画家们会费尽心思去把它表现出来。将自己体会的“好像怎么怎么的感觉”具体地表达出来,就是艺术的使命。
如果用“好像怎么怎么”能够打发掉一切的话,那就不需要三岛由纪夫这样的作家了。对于“好像怎么怎么”的部分,三岛先生会连篇累牍地进行描写和渲染。
从无论什么都用“好像怎么怎么”来打发掉的那种感觉里,是产生不出优秀的艺术来的。
——北野武」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准确性并不会和朦胧的表达起冲突,因为朦胧属于情感,而准确性则和现实存在相挂钩,就好比一座庐山,准确性就是把这座山的形貌给描写出来,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赞叹,那就是读者自己的事情了」
那么,又该如何达到准确呢?
就好像地球上所有受万有引力辖制的物体都有重心一样,一段描写,一定有一个重点「也许有时候不止一个」,而事实上,这一整段的描写,都是以这一个重点为圆心的,就好比一滴雨落在湖里会溅起涟漪、荡开一圈圈波纹那样,描写差不多也就是类似的东西,这不像读后感是看到客观事物而后生发出这个感情(此处所说的重点),而是原本就怀着这样的一种感情,这样的感情驱使着人去寻找意象,并且借意象将其更好地表现出来。
而意象的表达,也是离不开准确性的。
而准确性的体现,则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中一种,就好像拿圆规画同心圆,意象的范围被不断限制,缩小,再框定,举个例子,某人想要描写天空中的一朵云,那么他会从天空与海写起,从海上的波浪到半片泛红的天空,写到黄昏,写到晚霞,最后所有的情绪/美,都浓缩在那晚霞之中的他最想要描写的那片云彩上,这种表达,是一种忽略式的侧重,就好像一个男人看他的梦中情人,于是他的眼里就只有她,再没有别的人,他的全部的精神,注意力,全都只凝聚在这一点上。
另外一种,就好像是几片不一样的树叶叠在一起,这些树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是一定有许多的重合的地方,这些重合的地方,放在描写里,就是这一段所要表达的重点,这许多树叶就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意象。这样的写法,一方面既强调明确了重点,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重点的美的范围,在其原本所能达到的美的边界开疆拓土,试举一例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如上例《荷塘月色》中对于菡萏的比喻,明珠白而亮,这一特点是白色荷花花苞同样具备的,而明珠之润泽,这又是荷花所不具备的特点了,同理,星星,美人也是如此,此处诸如明珠等的意象,是早存在于大部分读者心中的,因此无需堆砌出许多语言,便轻松由这三者中生出荷花的形象来,但是得益于比喻使“美”的范围扩大的妙用,于是荷花也就有额外多了珍珠般的润泽和美人那动人心魄的美了。
女学生用“就像血红的夕阳”一句话来打发掉的夕阳的色彩,画家们会费尽心思去把它表现出来。将自己体会的“好像怎么怎么的感觉”具体地表达出来,就是艺术的使命。
如果用“好像怎么怎么”能够打发掉一切的话,那就不需要三岛由纪夫这样的作家了。对于“好像怎么怎么”的部分,三岛先生会连篇累牍地进行描写和渲染。
从无论什么都用“好像怎么怎么”来打发掉的那种感觉里,是产生不出优秀的艺术来的。
——北野武」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准确性并不会和朦胧的表达起冲突,因为朦胧属于情感,而准确性则和现实存在相挂钩,就好比一座庐山,准确性就是把这座山的形貌给描写出来,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赞叹,那就是读者自己的事情了」
那么,又该如何达到准确呢?
就好像地球上所有受万有引力辖制的物体都有重心一样,一段描写,一定有一个重点「也许有时候不止一个」,而事实上,这一整段的描写,都是以这一个重点为圆心的,就好比一滴雨落在湖里会溅起涟漪、荡开一圈圈波纹那样,描写差不多也就是类似的东西,这不像读后感是看到客观事物而后生发出这个感情(此处所说的重点),而是原本就怀着这样的一种感情,这样的感情驱使着人去寻找意象,并且借意象将其更好地表现出来。
而意象的表达,也是离不开准确性的。
而准确性的体现,则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中一种,就好像拿圆规画同心圆,意象的范围被不断限制,缩小,再框定,举个例子,某人想要描写天空中的一朵云,那么他会从天空与海写起,从海上的波浪到半片泛红的天空,写到黄昏,写到晚霞,最后所有的情绪/美,都浓缩在那晚霞之中的他最想要描写的那片云彩上,这种表达,是一种忽略式的侧重,就好像一个男人看他的梦中情人,于是他的眼里就只有她,再没有别的人,他的全部的精神,注意力,全都只凝聚在这一点上。
另外一种,就好像是几片不一样的树叶叠在一起,这些树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是一定有许多的重合的地方,这些重合的地方,放在描写里,就是这一段所要表达的重点,这许多树叶就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意象。这样的写法,一方面既强调明确了重点,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重点的美的范围,在其原本所能达到的美的边界开疆拓土,试举一例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如上例《荷塘月色》中对于菡萏的比喻,明珠白而亮,这一特点是白色荷花花苞同样具备的,而明珠之润泽,这又是荷花所不具备的特点了,同理,星星,美人也是如此,此处诸如明珠等的意象,是早存在于大部分读者心中的,因此无需堆砌出许多语言,便轻松由这三者中生出荷花的形象来,但是得益于比喻使“美”的范围扩大的妙用,于是荷花也就有额外多了珍珠般的润泽和美人那动人心魄的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