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存档】我竟然从工地挖出来一枚CPU!第二部分(5)
“我们和材料学的李教授发现,这颗CPU上的封装材料与一般Intel公司无异,都是LGA封装,所用的材料无非是铝还有塑料。但我们对这些材料进行了三维扫描,计算了他们的总重量,是65g,然而要知道整块CPU才56g,这当中竟然少了8g质量!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除去封装,核心质量是负的!或者说核心具有反重力特征!”
“一开始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我们当然不相信,但后来的实验不断验证着这个难以置信的结果。X光扫描是常见的另一种实验方法,X光对不同材料的穿透能力不一样,根据这个可以得到该材料的密度图谱,其实跟医院拍片是一个原理,只不过我们用的X光波长跟短,接近于γ射线,因此穿透能力也更强。然而我们发现,如果排除掉封装中铝合金和塑料的吸收影响,X光在CPU核心不是被吸收了而是增强了!”
胡武伟教授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这颗CPU上的疑点太多了,光是埋藏时间就已经非常令人吃惊。结果要是不令人吃惊反倒是不正常了。不要停下,继续开展其他方面的测试!”
其实光“反重力材料”这一项成果便足以震惊世界,长期以来都被认为只是一个荒诞的科幻猜想。如果这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材料,那么一切航天计划便不再需要昂贵的化学推进火箭,甚至太空移民也不再是梦想。最大的意义还是理论界的,整个近现代物理学将为此而重写,这其中不知道要出多少个诺贝尔奖。
然而,胡教授却敢于放手意义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转而进行有风险的其他方面研究,其中的魄力和胆识不得不令人叹服。
接下来的实验中,取得成果固然令人欣喜,然而伴随着科研人员最多的,却是一筹莫然的踟蹰和无可奈何的心酸。实验数据像一只机灵的小鹿一般,在浓密的森林里活蹦乱跳,不肯以真面目示人,相同实验多次进行偏差达到了十个数量级的程度,让真相迷失在乱丛中。很多实验会产生数以亿万计的数据量,比如兰州的课题组用高速重离子轰击CPU和内存,每秒钟产生10PB(1PB=1024TB)的数据,可以在1秒钟的时间内填满天河二号所有的存储空间。科学家们不得不采用巨型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存储这么多数据。而如此庞大的数据中真正有用的不过几个KB,说是大海捞针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
“一开始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我们当然不相信,但后来的实验不断验证着这个难以置信的结果。X光扫描是常见的另一种实验方法,X光对不同材料的穿透能力不一样,根据这个可以得到该材料的密度图谱,其实跟医院拍片是一个原理,只不过我们用的X光波长跟短,接近于γ射线,因此穿透能力也更强。然而我们发现,如果排除掉封装中铝合金和塑料的吸收影响,X光在CPU核心不是被吸收了而是增强了!”
胡武伟教授点了点头,平静地说道:“这颗CPU上的疑点太多了,光是埋藏时间就已经非常令人吃惊。结果要是不令人吃惊反倒是不正常了。不要停下,继续开展其他方面的测试!”
其实光“反重力材料”这一项成果便足以震惊世界,长期以来都被认为只是一个荒诞的科幻猜想。如果这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材料,那么一切航天计划便不再需要昂贵的化学推进火箭,甚至太空移民也不再是梦想。最大的意义还是理论界的,整个近现代物理学将为此而重写,这其中不知道要出多少个诺贝尔奖。
然而,胡教授却敢于放手意义如此重大的研究成果,转而进行有风险的其他方面研究,其中的魄力和胆识不得不令人叹服。
接下来的实验中,取得成果固然令人欣喜,然而伴随着科研人员最多的,却是一筹莫然的踟蹰和无可奈何的心酸。实验数据像一只机灵的小鹿一般,在浓密的森林里活蹦乱跳,不肯以真面目示人,相同实验多次进行偏差达到了十个数量级的程度,让真相迷失在乱丛中。很多实验会产生数以亿万计的数据量,比如兰州的课题组用高速重离子轰击CPU和内存,每秒钟产生10PB(1PB=1024TB)的数据,可以在1秒钟的时间内填满天河二号所有的存储空间。科学家们不得不采用巨型分布式存储系统来存储这么多数据。而如此庞大的数据中真正有用的不过几个KB,说是大海捞针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