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赛博个体主体(2)
1、因为接触赛博空间晚而还未进入赛博空间的人。他们由于不理解网络空间。而专注于现实世界,因此他们不会看重网络空间的变化。更不会重视网络这个新兴的幻象体系。他们对于网络是一种可以存在,但与我无关的态度。
2、深刻的理解了网络幻象体系,想将现实的大地性渗透进网络空间,并想以此改造网络空间的人。他们是对于网络空间十分熟悉的人。过去,这类人是网络的发明者,是IT行业的从业者,想要用一种直接赛博化的进程改变网络空间而在现实努力的“天才”“发明家”与“创新者”。在赛博空间学诞生之后,可以说这类半赛博个体是深刻的赛博空间研究者。是赛博学的实践者。因此,他们与网络空间的关系,更像是游牧的状态。他们是网络空间的探险者。
3、晚期资本主义形式:一些赛博个体企图以自己符号欲望影响并改造现实世界,把现实世界改造成跟网络空间一样,把现实世界的人改造成与他们一样为目的的“人(准确地说是赛博主体了)”。而这种改造本身表现出一种“半赛博个体”的假象。他们看似能够深入到生活中去。但他们是运用简单的符号欲望,意识形态的洗脑(很可能他们自己也被自己洗脑了),来理解并解释现实世界。把现实世界的不可把握性与大地性都赛博化的“半赛博个体”。与2不同,2是用现实的大地性来改造网络空间的半赛博个体。而3则是最为深刻的赛博个体,他们企图以一种符号欲望,自傲地想让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一样,并且想在现实世界复制自己在网络空间的身份和地位的虚假赛博游牧者。然而,如果不深入了解他们,不深入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人们很难分辨他们,因为他们在话术上、在对于现实的表面理解上看起来都一样。
第1、2的半赛博个体有个特点,就是体会过生活,以至于能够很好的克服赛博空间带来弊病。因此,他们的符号欲望不可计算,转瞬即逝不可把握。他们能够随时回到生活中去,因此他们大多数的欲望并不在赛博学调控的范围内。而对于第3类半赛博个体,他们是一种看似回归生活的半赛博化,但实际上是更为彻底的赛博个体,他们会裹挟任何意识形态,以及利用其他赛博主体同样地要求,以企图把现实世界都赛博化。他们不是半赛博个体,而恰恰应该是更加完成的赛博个体,但在当下时代,人们对这种伪装还没有鉴别的能力。这就需要人们对于形而上学与启蒙理性有深刻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自洽的逻辑体系所带来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辨别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看他们是否有生活的感悟。在现实世界的实践是否真正能够触及贴近身边的人的感情,贴近普通人的感情,从而体会到深刻、多样、复杂的情感与艺术的意境与情调。
而第2类半赛博个体,正是第三类半赛博个体的对跖者(对立面)。他领悟到了赛博空间的幻象性,在现实生活中又有着对生活的体悟。他们选择回到赛博空间,从赛博空间的视角看,这种赛博主体是赛博空间的游牧者。他们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他们出现在赛博空间的目的,就是作为赛博空间的使徒,引导赛博个体回归现实的行为艺术家。对于这种主体,他无需调控和引导,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赛博学本身。这类人是可以承担起调控赛博空间任务的人。是引导其他赛博主体的摆渡者,是赛博空间中的行为艺术家。因此,这种“半赛博个体”是真正引导的目标状态。是赛博学调控的一个标志。(当然,在真正地引导中,会发现一部分人并不是想与适合向这种状态发展,那就需要“英才施教”,而不能强制。总之,是否成为这种赛博游牧者是自身与命运(指基因,身体状态等)的选择。
2、深刻的理解了网络幻象体系,想将现实的大地性渗透进网络空间,并想以此改造网络空间的人。他们是对于网络空间十分熟悉的人。过去,这类人是网络的发明者,是IT行业的从业者,想要用一种直接赛博化的进程改变网络空间而在现实努力的“天才”“发明家”与“创新者”。在赛博空间学诞生之后,可以说这类半赛博个体是深刻的赛博空间研究者。是赛博学的实践者。因此,他们与网络空间的关系,更像是游牧的状态。他们是网络空间的探险者。
3、晚期资本主义形式:一些赛博个体企图以自己符号欲望影响并改造现实世界,把现实世界改造成跟网络空间一样,把现实世界的人改造成与他们一样为目的的“人(准确地说是赛博主体了)”。而这种改造本身表现出一种“半赛博个体”的假象。他们看似能够深入到生活中去。但他们是运用简单的符号欲望,意识形态的洗脑(很可能他们自己也被自己洗脑了),来理解并解释现实世界。把现实世界的不可把握性与大地性都赛博化的“半赛博个体”。与2不同,2是用现实的大地性来改造网络空间的半赛博个体。而3则是最为深刻的赛博个体,他们企图以一种符号欲望,自傲地想让现实世界与网络空间一样,并且想在现实世界复制自己在网络空间的身份和地位的虚假赛博游牧者。然而,如果不深入了解他们,不深入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人们很难分辨他们,因为他们在话术上、在对于现实的表面理解上看起来都一样。
第1、2的半赛博个体有个特点,就是体会过生活,以至于能够很好的克服赛博空间带来弊病。因此,他们的符号欲望不可计算,转瞬即逝不可把握。他们能够随时回到生活中去,因此他们大多数的欲望并不在赛博学调控的范围内。而对于第3类半赛博个体,他们是一种看似回归生活的半赛博化,但实际上是更为彻底的赛博个体,他们会裹挟任何意识形态,以及利用其他赛博主体同样地要求,以企图把现实世界都赛博化。他们不是半赛博个体,而恰恰应该是更加完成的赛博个体,但在当下时代,人们对这种伪装还没有鉴别的能力。这就需要人们对于形而上学与启蒙理性有深刻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自洽的逻辑体系所带来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辨别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看他们是否有生活的感悟。在现实世界的实践是否真正能够触及贴近身边的人的感情,贴近普通人的感情,从而体会到深刻、多样、复杂的情感与艺术的意境与情调。
而第2类半赛博个体,正是第三类半赛博个体的对跖者(对立面)。他领悟到了赛博空间的幻象性,在现实生活中又有着对生活的体悟。他们选择回到赛博空间,从赛博空间的视角看,这种赛博主体是赛博空间的游牧者。他们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他们出现在赛博空间的目的,就是作为赛博空间的使徒,引导赛博个体回归现实的行为艺术家。对于这种主体,他无需调控和引导,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赛博学本身。这类人是可以承担起调控赛博空间任务的人。是引导其他赛博主体的摆渡者,是赛博空间中的行为艺术家。因此,这种“半赛博个体”是真正引导的目标状态。是赛博学调控的一个标志。(当然,在真正地引导中,会发现一部分人并不是想与适合向这种状态发展,那就需要“英才施教”,而不能强制。总之,是否成为这种赛博游牧者是自身与命运(指基因,身体状态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