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基础设定(1):柏林——西欧全面防御型城市典范(2)
1632年,柏林城开始长达200年的扩建之路,并建立了第二代城防系统,1635年,德意志公国哈布斯堡王朝费迪南二世与包括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内的七位君主签订《波罗的海防御条约》,更多的火绳多管排枪、风琴枪与大口径前膛炮被运用到其中。同时,该防御设计被莱茵地方军采纳,“莱茵防线”于十五年后建成。
《波罗的海防御条约》签订 油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 油画 客串 )
1703年,更大规模的黑兽群险些洞穿莱茵防线,日耳曼人开始研究第三代城防系统,并于1709年在阿尔卑斯前线试验成功了渐减-抗冲击防御战术,更多的动态防御思路与更大的外城城墙为这一战术提供了施展的空间,第三代城防系统使用了一个世纪有余。
1820年后,随着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在东方人的影响下,经过对第三代系统的改进,德意志的城防思路逐渐转向高质量防御塔与使用德莱塞针发枪(后续进口连珠枪并进行仿制、优化和创新)、转管机枪的骑兵部队相结合,通过多次快速的高效作战消灭敌方有生力量。蒸汽机的大量使用、对蒸汽列车的改装,间接导致柏林城的城墙被大量拆除。而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欧洲大陆的整体防御思路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转变。
新大陆造1832式.52连珠枪,德意志向新大陆进口了3000支装备军队并进行仿制(M1865式.52步枪客串)
《波罗的海防御条约》签订 油画(《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 油画 客串 )
1703年,更大规模的黑兽群险些洞穿莱茵防线,日耳曼人开始研究第三代城防系统,并于1709年在阿尔卑斯前线试验成功了渐减-抗冲击防御战术,更多的动态防御思路与更大的外城城墙为这一战术提供了施展的空间,第三代城防系统使用了一个世纪有余。
1820年后,随着各国交流的日益密切,在东方人的影响下,经过对第三代系统的改进,德意志的城防思路逐渐转向高质量防御塔与使用德莱塞针发枪(后续进口连珠枪并进行仿制、优化和创新)、转管机枪的骑兵部队相结合,通过多次快速的高效作战消灭敌方有生力量。蒸汽机的大量使用、对蒸汽列车的改装,间接导致柏林城的城墙被大量拆除。而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欧洲大陆的整体防御思路也是在向这个方向转变。
新大陆造1832式.52连珠枪,德意志向新大陆进口了3000支装备军队并进行仿制(M1865式.52步枪客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