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下》第一部 语焉不详(三弦)(16)
只是觉空首座回来后会怎样处理?最好的方法就是批下“凶手不明,死因待查”,等找回了心,问明真相,再做审议,若了心已死,这事就此揭过。
但,事情会这么顺利吗? 觉空是俗僧之首,会如实宣告,抑或隐忍不发?现今少林寺,俗僧占了六成有余,四院八堂却只有五个席位,方丈一职虽无明律,传正不传俗已是暗规,觉空首座真是一心为少林,或者另有私心?
俗僧不可信,觉见心想,那些非为信仰而剃度的和尚,谁知道在图谋什么?这纸文书就是兴风作浪的法器。
若是跳过普贤院,送呈方丈,等觉空回来开四院共议,结论觉见已经猜到了,那是了心杀害同门,叛寺出逃。
了心不可能叛寺,这点他是信的,但这个结果既避免了正俗之争,也代表普贤院与其他三院有了共识,之后觉空就难再作文章,是最一干二净的做法。但自己越级上呈,与觉空首座势必冲突,而了心必须承担这个结果,无论真相为何,了心这个人是不能也不会再出现了,自己也从风暴边缘踏入了风暴中心。
至于真相究竟是什么,他相信在这个武林,每天死的人不会少于七个。
觉见突然觉得好累,自他当上正业堂住持,十几年来公务繁重,又多人情世故,礼貌往来,少诵经,多批文,少静心,多烦心,重大关窍处又要欺上瞒下,便宜行事。
自己修行多年,反是离佛越来越远。有时想撒手不管,却又心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哪个正僧不想潜心修行?难道把偌大少林寺都交给俗僧把持?
只是了心到底去了哪里?
他曾经器重过他,直到几年前,了心上禀明不详四岁能诵《金刚经》,他顿时领悟,原来持戒庄重清心寡欲只是表象,骨子里了心还是求名逐利,是个想着登堂入院的俗人。一个四岁孩子被逼着背诵《金刚经》,这得吃多大苦头?念及此,觉见便疏远了他。
现在想想,了心并未妄言,而自己终是看走了眼。
再想,正俗斗殴,了心杀人后畏罪潜逃并非不可能。了心犯了杀戒嗔戒,自己也不算全然看走眼。
只是了心的徒弟,那名孩子,又要如何在少林寺自处?
觉见唤来一名弟子,让他带明不详过来。
不能让了心的事连累了这孩子,觉见看着放在桌上的验尸状,心想,无论怎样,都要保这孩子在寺内平安,待他成年之后再作处置。
但,事情会这么顺利吗? 觉空是俗僧之首,会如实宣告,抑或隐忍不发?现今少林寺,俗僧占了六成有余,四院八堂却只有五个席位,方丈一职虽无明律,传正不传俗已是暗规,觉空首座真是一心为少林,或者另有私心?
俗僧不可信,觉见心想,那些非为信仰而剃度的和尚,谁知道在图谋什么?这纸文书就是兴风作浪的法器。
若是跳过普贤院,送呈方丈,等觉空回来开四院共议,结论觉见已经猜到了,那是了心杀害同门,叛寺出逃。
了心不可能叛寺,这点他是信的,但这个结果既避免了正俗之争,也代表普贤院与其他三院有了共识,之后觉空就难再作文章,是最一干二净的做法。但自己越级上呈,与觉空首座势必冲突,而了心必须承担这个结果,无论真相为何,了心这个人是不能也不会再出现了,自己也从风暴边缘踏入了风暴中心。
至于真相究竟是什么,他相信在这个武林,每天死的人不会少于七个。
觉见突然觉得好累,自他当上正业堂住持,十几年来公务繁重,又多人情世故,礼貌往来,少诵经,多批文,少静心,多烦心,重大关窍处又要欺上瞒下,便宜行事。
自己修行多年,反是离佛越来越远。有时想撒手不管,却又心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哪个正僧不想潜心修行?难道把偌大少林寺都交给俗僧把持?
只是了心到底去了哪里?
他曾经器重过他,直到几年前,了心上禀明不详四岁能诵《金刚经》,他顿时领悟,原来持戒庄重清心寡欲只是表象,骨子里了心还是求名逐利,是个想着登堂入院的俗人。一个四岁孩子被逼着背诵《金刚经》,这得吃多大苦头?念及此,觉见便疏远了他。
现在想想,了心并未妄言,而自己终是看走了眼。
再想,正俗斗殴,了心杀人后畏罪潜逃并非不可能。了心犯了杀戒嗔戒,自己也不算全然看走眼。
只是了心的徒弟,那名孩子,又要如何在少林寺自处?
觉见唤来一名弟子,让他带明不详过来。
不能让了心的事连累了这孩子,觉见看着放在桌上的验尸状,心想,无论怎样,都要保这孩子在寺内平安,待他成年之后再作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