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 | 李强:当代文学变革与网络作家的崛起(8)
2006年开始,学者陶东风对《诛仙》等小说展开批判,认为这些作品是在“装神弄鬼”,这些小说的作者是“游戏机一代”,“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在道德的真空中玩弄高科技的游戏”。33萧鼎等网络作家激烈反对这一论断,并声称要“争夺一下话语权”34。实际上,话语权的争夺是在不知不觉中展开的。在网络文学读者中,逐渐出现了weid、安迪斯晨风、赤戟、云中仙鹤等“原生评论家”,他们活跃于龙的天空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从网络读者的立场和趣味出发,对作品进行点评、推荐,语言简洁生动。相对于学院派,他们的评价方式更为网络作家和网络读者所认可。
凭借极富活力的生产机制,网络文学获得了庞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在传统文学体制之外自成一系,冲击并重构了当代文学格局。白烨、王晓明先后提出过新世纪以来文学格局“三分天下”“六分天下”的判断,35不管是“三分”还是“六分”,他们都强调了网络文学兴起给当代文学格局所带来的重大改变。网络文学声势壮大之后,此前学院派的文化批判的研究立场和方法,对深入理解这一事物并无帮助,学者们需要对网络文学重新定位。由于网络文学中占主流的类型小说在传统文学体系中属于“通俗文学”,学院派为网络文学找到的新定位便是“网络时代的通俗文学”,这一定位也迅速得到国家文学管理部门的认可。36在此定位下,网络作家成为“网络时代的通俗作家”。如果说吸收网络作家进入作家协会是在身份层面将他们“体制化”,那么“网络时代的通俗作家”这一定位,便是将他们安置在雅俗对立的文学等级秩序里,从文学观念层面将网络作家“体制化”。
该定位提供了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体系对接的通道,但也会限定人们对网络文学价值的认识路径。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应该以深入网络文学实践为基础。近年来在理解网络文学的问题上提出重要新见解的学者有邵燕君、储卉娟等。邵燕君考察了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粉丝文化等内容,以“爽文学观”来突破雅俗对立的精英文学观,认为网络作家是“爱欲劳动”的“产消者”。37储卉娟将网络类型小说的创作看作话语实践过程,认为类型创始者“为后来者开辟空间,设定基本要素”,后来者通过类型模仿,引入新内容,建立起新的话语实践。38这些研究正在打破此前人们关于网络文学的刻板印象,在学理层面提升了网络作家的地位:他们并非网络时代的通俗作家,而是借网络媒介探索文学可能性的人。结语在当代文学变革的背景下,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他们是变革的产物,也深度参与了变革,其迅速崛起,最终重构了当代文学格局。
凭借极富活力的生产机制,网络文学获得了庞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在传统文学体制之外自成一系,冲击并重构了当代文学格局。白烨、王晓明先后提出过新世纪以来文学格局“三分天下”“六分天下”的判断,35不管是“三分”还是“六分”,他们都强调了网络文学兴起给当代文学格局所带来的重大改变。网络文学声势壮大之后,此前学院派的文化批判的研究立场和方法,对深入理解这一事物并无帮助,学者们需要对网络文学重新定位。由于网络文学中占主流的类型小说在传统文学体系中属于“通俗文学”,学院派为网络文学找到的新定位便是“网络时代的通俗文学”,这一定位也迅速得到国家文学管理部门的认可。36在此定位下,网络作家成为“网络时代的通俗作家”。如果说吸收网络作家进入作家协会是在身份层面将他们“体制化”,那么“网络时代的通俗作家”这一定位,便是将他们安置在雅俗对立的文学等级秩序里,从文学观念层面将网络作家“体制化”。
该定位提供了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体系对接的通道,但也会限定人们对网络文学价值的认识路径。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应该以深入网络文学实践为基础。近年来在理解网络文学的问题上提出重要新见解的学者有邵燕君、储卉娟等。邵燕君考察了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粉丝文化等内容,以“爽文学观”来突破雅俗对立的精英文学观,认为网络作家是“爱欲劳动”的“产消者”。37储卉娟将网络类型小说的创作看作话语实践过程,认为类型创始者“为后来者开辟空间,设定基本要素”,后来者通过类型模仿,引入新内容,建立起新的话语实践。38这些研究正在打破此前人们关于网络文学的刻板印象,在学理层面提升了网络作家的地位:他们并非网络时代的通俗作家,而是借网络媒介探索文学可能性的人。结语在当代文学变革的背景下,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他们是变革的产物,也深度参与了变革,其迅速崛起,最终重构了当代文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