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堪合贸易,我用唐物换俯首(5)
从永享四年(1432年)至天文十七年(1548年)这一百余年被称作第二阶段的堪合贸易,日本一共派出十二次朝贡使团,基本遵循了十年一贡的堪合规程,每次使团规模大致在三百人左右。
第二阶段堪合贸易本质是以利益为饵劝诱日本压制倭寇,然而事实上效果不彰。嘉吉之乱足利义教犬死,室町幕府陷入动荡,对地方的约束力持续走低。应仁以后连堪合贸易的权力也旁落到大内与细川两家,足利将军只能喝喝残汤剩炙。约束地方武士,缉捕倭寇海盗自然也就无从提起。更不用提嘉靖时期的倭寇其实真倭十不足一,主要还是沿海地方的海商为主。
明朝前期承袭元制,以国家大法强制推行大明宝钞。没有现代银行制度支撑,中国古代历次钞法无一例外都落到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崩溃结局,成为庙堂掠夺民间财富的狗腿帮凶。洪武八年(1375年)大明的宝钞与白银比价为一比一,到宣德七年(1432年)比价已经达到一百比一,而正统元年(1436年)更是达到骇人听闻的一千比一。宝钞价值形同废纸,真正货币自发形成,那便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贵金属。明朝正统年间南方各省将实物税折收金银,标志明朝钞法破产,改用白银。
大明通行宝钞一贯嘉靖年间,大明虽在全国竭力开采,江南沿海一带的白银短缺已成痼疾无法解决。放眼海外,日本丰富的银矿成为大陆海商眼中的聚宝盆摇钱树。
天文二年(1533年),日本通过朝鲜引入了中国的灰吹炼银法,可以从铜矿中精炼出白银,白银产量大幅提升。天文十一年(1542年)左右,日本兵库的生野银山,石见、佐渡的银山先后开始开采。消息传来,中国海商趋之若鹜,纷纷组织船队前往抢购。明朝禁绝私人海贸,民间海商在大陆无法立足,于是盯上了宁波外海舟山群岛的双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