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旅人·白驹》(8)(3)
杜若澜也知道偏马一战,金矩军和周捷军是守卫的核心,必然要承担最大的损失,可战死与送死不同。要叫他的士兵自己送到燮军的箭尖上去,他是绝对不肯的。
尚慕舟又怎么会不知道杜若澜和何天平的心思?他的解释其实简单的很,无非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这区区八个字说起来轻巧,真在战事当中,能看见敌我的短长就绝不是容易的事情。让步军去做斥侯,去面对来去如风的真骑,听着也觉得玄乎。但不管哪一家的骑射,射程和准头都不能与步弓手相比。青石军武备精良,很多是河络的设计制作。比如那步军弩,一百五十步的七连射,放眼东陆也没有对手。真骑虽然矫健,但总是小股出击,一次可以投入的杀伤力十分有限。他们所倚仗的,除了骑射功夫,就是隐蔽和速度。尚慕舟不仅要派步军作斥侯,而且也是小股游猎,以散打散。他安排的斥侯小队一般都是六七人,除了一名鹰旗军,其余都是从金矩周捷军中调来的精锐弓箭手。要是对上了真骑斥侯,这六七人能够投射的箭石远远多于真骑,那就不知道谁怕谁了。
对于自己的部下,杜若澜何天平两个知根知底,若只说对射,怎么会怕了燮军?只是步军毕竟跑不过骑兵。若是暴露了行踪,燮军籍速度之利,可以在任何一点上迅速形成绝对优势,绞杀派出去的每一支斥侯。这一节尚慕舟也早想到了,除了强调一击必杀和隐藏的手段,他的应对是在同一方向上投入多支斥侯,一旦被围攻就迅速靠拢,保持局部的战力优势。
青石军诸将听得面面相觑。这办法听着似乎颇有道理,不过其中的风险也是一览无余。如果在局部集中起绝对优势的是真骑,那么这些步军斥侯是绝对逃不回来的,能不能等到偏马的救援也很可疑,况且尚慕舟根本没有提到偏马的援军。可打仗又怎么会没有风险呢?燮军压到枣林的那一天,青石军民的头颅就已经托在手上了。
尚慕舟又怎么会不知道杜若澜和何天平的心思?他的解释其实简单的很,无非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这区区八个字说起来轻巧,真在战事当中,能看见敌我的短长就绝不是容易的事情。让步军去做斥侯,去面对来去如风的真骑,听着也觉得玄乎。但不管哪一家的骑射,射程和准头都不能与步弓手相比。青石军武备精良,很多是河络的设计制作。比如那步军弩,一百五十步的七连射,放眼东陆也没有对手。真骑虽然矫健,但总是小股出击,一次可以投入的杀伤力十分有限。他们所倚仗的,除了骑射功夫,就是隐蔽和速度。尚慕舟不仅要派步军作斥侯,而且也是小股游猎,以散打散。他安排的斥侯小队一般都是六七人,除了一名鹰旗军,其余都是从金矩周捷军中调来的精锐弓箭手。要是对上了真骑斥侯,这六七人能够投射的箭石远远多于真骑,那就不知道谁怕谁了。
对于自己的部下,杜若澜何天平两个知根知底,若只说对射,怎么会怕了燮军?只是步军毕竟跑不过骑兵。若是暴露了行踪,燮军籍速度之利,可以在任何一点上迅速形成绝对优势,绞杀派出去的每一支斥侯。这一节尚慕舟也早想到了,除了强调一击必杀和隐藏的手段,他的应对是在同一方向上投入多支斥侯,一旦被围攻就迅速靠拢,保持局部的战力优势。
青石军诸将听得面面相觑。这办法听着似乎颇有道理,不过其中的风险也是一览无余。如果在局部集中起绝对优势的是真骑,那么这些步军斥侯是绝对逃不回来的,能不能等到偏马的救援也很可疑,况且尚慕舟根本没有提到偏马的援军。可打仗又怎么会没有风险呢?燮军压到枣林的那一天,青石军民的头颅就已经托在手上了。